现在,网络购物,一下成了日常生活的刚需,米面粮油,尤其是新鲜果蔬,大家能在网上买的,都在网上买,很多电商平台生鲜类商品近一个月的销量成倍增长。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栏目记者走进一些电商平台,带来了一线的调查。

京东生鲜超市销售超8.8万吨生鲜食材

同比增长超230%!

在京东旗下的一家七鲜超市,疫情发生以来,生鲜蔬菜在网上的销量暴增。蔬菜的增长幅度最大,达到5到7倍的增长,比如,平时每天有3万元到5万元订单的销售额,现在得有20万元、30万元的销售额。

京东七鲜超市

为了应对激增的蔬菜订单,这家生鲜超市加大了每天的蔬菜采购量。光蔬菜品种就有175个左右,多的时候达到200多个品种。

蔬菜采销经理熊浪浪介绍,这里的蔬菜全部是京东自采的,他们有一个快速稳定的采购销渠道。以前,他们都要去蔬菜大棚现场查验采购,眼下正值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每天打开手机远程视频就能连线、下订单,实时掌握蔬菜的采摘、加工、装运动态。

熊浪浪手机远程视频定蔬菜

新鲜水嫩的各种蔬菜,天一亮,就吸引着众多线上线下顾客的目光。京东每天光生鲜食材就要卖掉3000多吨。据统计,从1月20日到2月18日,已经销售超过8.8万吨生鲜食材,同比增长超过230%。其中,光武汉,就已经销售2800吨以上,同比超过400%。

面对突发疫情,暴增的订单,京东生鲜业务最缺的就是人手,京东一方面合理调配原有员工,鼓励一岗多能,提高效率;另一方面,主动联系餐饮公司,推行共享员工计划,将餐饮企业闲置的员工借调过来上班,并帮助餐饮企业借助京东电商平台,在网上销售食材、半成品等产品。双方在抗击疫情中,实现双赢。

在京东生鲜上班的北京金鼎轩员工

京东亚洲一号物流中心,占地18万多平方米,使用面积12万多平方米。平常订单多的时候,这里一天要处理12万多单,但现在一天的日订单量就高达17万多单,是目前国内日订单量最多的物流中心之一。像这样的亚洲一号物流中心,京东在全国有25个。

这里的“地狼”机器人,长90厘米,宽70厘米,高19厘米,自身只有100公斤的它,承重却高达500公斤,寿命高达10年。“地狼” 全天运行20小时,每小时分拣量高达18000件。这让原本需要500人的工作量,现在只需要60人就能完成。“地狼”机器人

从2018年底开始,京东就开始打造5G智能物流平台系统。企业创新背后,依托的是5G高速通讯网络的建设,还有强大的公路、铁路、空运等庞大的物流网。

疫情催生的“宅经济”家乐福蔬菜订单同比增长713%!

2019年苏宁完成对家乐福中国的收购,成为家乐福中国的最大股东。苏宁家乐福北京双井店店长李亮介绍说,在疫情发生后,家乐福门店线上到家业务量迅速攀升,尤其是生鲜蔬果、米面粮油、速冻食品的线上订单量猛增,这主要得益于家乐福与苏宁线上销售系统的快速融合。

家乐福与苏宁线上销售系统

截止到2月21日,家乐福到家业务订单同比增长597%,其中蔬菜订单同比增长713%,这背后依托的是一支强大的技术团队,疫情下他们与时间赛跑,在背后展开了一场无声的“到家业务”市场争夺战。他们7天完成家乐福小程序接入苏宁易购平台、家乐福同城配上线。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如此庞大的业务数据链打通,这对于苏宁团队、家乐福团队来说,是从未有过的挑战。

近年来苏宁提出了“1小时场景生活圈”,并打造了“苏宁菜场”,将“线上买菜”变为现实。这次疫情催生的“宅经济”,更为苏宁“到家业务”提供了一次实战机会,加速了到家服务模式的扩展。苏宁易购集团副董事长孙为民认为,日常生活型的到家服务、线上的购买,会成为一种常态化的生活方式。

苏宁易购集团副董事长 孙为民

半小时观察:加速企业的网络转型,增强自己在互联网上的运营实力,已经是当下很多零售企业都在积极运作,也必须展开的一项业务。这是在疫情影响下,中国商业社会正在出现的一个转变,很多实体超市和商场眼下都在紧急上线各种网络小程序,或者各种网络购物直播,或者借助外卖平台,迅速向网络到家服务转型,这是传统零售业迎来的新一轮整合升级契机。

“网络到家服务”的激增,自然也带来了更多新的就业机会,比如京东集团就要在全国新招募35000多名员工,而苏宁家乐福也启动了万名员工招募计划,仓储、分拣、快递等多个行业都喊出了缺人缺工的需求。

这是疫情影响下,经济运行出现的一个积极信号。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越是艰难之处,越需要各行各业有迎难而上的勇气。

关键词: 疫情 宅经济 家乐福 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