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12396互联网服务平台 受访者供图

你听说过12396新农村科技服务热线吗?这个早在20年前就已诞生的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的综合平台,长期以来一直作为农民电话咨询、获取信息的窗口,而电话两端的沟通,多是口头交流。

前不久,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科技局经过精心筹划、科学整合资源,将12396热线功能与科技特派员工作特点有机结合,打造了12396热线+互联网音视频的线上服务平台,将田间地头的实际生产问题搬上了互联网,让科特派的服务上了一个新台阶。

平台上线,农技指导效率高

农民陈文祥在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金河镇根堡村租种了两个大棚,一个种豆角等蔬菜,另一个在今年首次种植了葡萄。大棚里种葡萄对于陈文祥来说是新的尝试,他深知,水果种植如果稍有不慎,就会血本无归。“去年种了两棚果树,施肥时牛粪上多了,果树烧死一大半,今年改种了葡萄,但是这心里还是不托底。”陈文祥说。

这几天,眼看着葡萄开始抽芽、长叶,他又紧张起来。“担心闹病虫害,想着怎么预防一下,听说‘12396热线’有专家,就打了电话。”陈文祥告诉记者,热线很快帮他联系上了内蒙古农业大学科技特派员、果树专家李晓燕。通过视频详细了解情况后,李晓燕建议他先用多菌灵预防,将用法、用量详细告知,陈文祥用完了药,悬着的心也落了地。

呼和浩特市地域广阔,大田农业分布广泛,设施农业更是遍布全市的每个角落,数十万农民每天都会面临这样那样的生产问题。每年春耕刚开始的这段时间,跑断了腿、磨破了嘴的工作状态是科技特派员们的常态,但是他们最担心的并不是累,而是无法将有限的科特派资源最大限度地覆盖到农民身边。正如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一位农民所说:“认识科技特派员的,可以直接打电话咨询。不认识的,就要辗转联系,要等,但是农时不等人啊。”

呼和浩特市科技局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主任张建中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事实上,绝大多数农业生产中的问题,科技特派员和农民通过口传心授的沟通交流就可以解决。农业生产讲求效率。如何提高科特派的农技指导效率,让专家少跑腿多解惑,让农民少等待多务农?出于这方面的考虑,他们搭建了全新的12396互联网服务平台。

足不出户,药到病除

记者了解到,打造建立12396互联网服务平台,呼和浩特市科技局筹划已久。其具体组建方式,就是通过现代网络通讯技术,以服务热线为纽带,架起互动沟通的桥梁,精准对接农民科技需求,以达到及时解决农民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农户遇到问题,可以立即拨打12396进行咨询,工作人员会及时连接相关专业专家进行解答,同时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搜集整理,若是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问题,平台会结合呼和浩特科特派微信公众号科特派专家微课堂,邀请专家录制视频,进行专题解答。

呼和浩特市科技局党组书记郭成岗告诉记者,互联网技术和移动端功能早已普及,组建12396 互联网服务平台,技术并不是难题,重点和难点在人。“具体来说,打造这样一个平台从根本上讲,要有一支技术过硬、责任心过硬、稳定团结的科技特派员队伍,要招之即来,来之能战,这才是基础和关键。”郭成岗说。

呼和浩特的科技特派员队伍自组建以来,始终稳定保持着500人的规模,近些年来,呼和浩特市政府每年拨付3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科技特派员队伍补贴。张建中强调说:“我们在科技特派员队伍管理上实行的是硬考核,每月一考核,每年一竞聘,能者上,庸者退,不搞终身制。”

团队稳则服务平台稳。成立1个多月来,平台已提供电话、视频远程指导近500次。“平台成立以来,音视频的交流方式解决了传统对话方式的沟通效率不高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极大提高了科技特派员的工作效率和农民的生产效率,免去了事事都要下到地头的烦冗。”呼和浩特科技特派员周涛说。

接通电话,按照接线员的语音提示,点开微信进行视频,打开手机摄像头,转向自己的作物,足不出户,药到病除。用手机找科特派,已经成为呼和浩特当地农民的新时尚。

郭成岗表示:“在下一步的建设和提升过程中,12396科技服务热线平台还要充分发挥呼和浩特科技特派员专家、人才、智力和团队技术优势,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努力破解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最后一公里’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道坎’难题。”

关键词: 内蒙古 12396热线 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