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中国青年报
出品 | 搜狐科技
作者 | 马文玥
编辑 | 王一粟
停工、待岗、裁员、降薪、倒闭……疫情黑天鹅给中国企业带来巨大冲击,而对于风暴之中的中小企业,这无疑成了一场生死攸关的大考。
2月初,疫情下的复工复产就已经开启。但据工信部截止3月5日的数据显示,占我国企业总数99%以上,为国家贡献了50%的税收,提供了80%以上就业岗位的中小企业,开工率却仍只有50%。
而根据日前清华、北大联合调研的数据显示,34%的中小企业账上余额只能维持1个月,33.1%的企业可以维持2个月,17.91%的企业可以维持3个月。中小企业迫切需要恢复经营生产、转危为安。
此时,在AI、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日趋成熟的背景下壮大起来的科技企业,让中小企业在艰难自救之外,看到了共同跨越难关的新样板——
云复工:走!上云去
作为产出过《流浪地球》、《一出好戏》、《悟空传》等作品的国内一线的电影视效公司,MORE VFX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麻烦。
和其他可以远程办公的工作不一样,视效行业对于对设备、网络、数据安全都有极高要求。春节假期刚至,整个行业的生产进度问题就暴露了出来——部分员工家里的网络不是特别好,还有的家里的设备条件根本不支持——如果进度赶不上,最坏的结果就是承担电影无法如期上映,被迫调档。
为了追赶进度,一些在本地的同事甚至冒着疫情的风险返回单位办公。大学时就经历过非典的陈向正对此格外敏感,身为IT主管的他大年初四就急着跑回了北京——本身整个19年影视行业就处在寒冬,再经不起任何的雪上加霜。
去年,MORE VFX曾同阿里云合作,将算力需求最大的渲染环节率先上云,原来需要渲染一周的素材缩短至了一天。拿着这个经验,陈向正和同事们大年初六就跑去找阿里云,利用现有通往阿里云的专线,把去年测试过的阿里云远程产品,重新实地内部再验证一遍。
据MORE VFX的CEO徐建介绍,上云方案只用2天时间进行筹备,第一天配置、第二天验证、第三天就已经全面在家生产。
陈向正告诉搜狐科技,如果IT基础环境准备完善,对于员工而言在云上工作也没有任何门槛,“就是员工在个人电脑安装阿里云客户端,输入远程登录的用户名密码,登陆成功后,单位工作站桌面会通过网络远程传送到员工个人电脑显示器,仿佛人瞬间回到公司工位电脑屏幕前。”
远程工作的MORE VFX 员工
目前,经过测试验证,各个部门基本上能达到以前70%-90%的工作进度,。通过调整排产时间,把适合在云上的工作提前,把不适合云上生产的工作后延,“现在的工作效率已经快接近线下了”。
“在行业来讲,(我们)损失相对要少一些,”,陈向正称。据他了解到的行业情况,截至2月底,一些公司甚至还没能开工。“像(艺术创作类的)行业,网络如果网络带宽不够,抖动等,这会影响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及灵感。线上办公不仅是对能力的考验,更是对心态一种考验。”
这一套复工方案被验证成功后,MORE VFX的CEO徐健将这一办法分享给行业内的其他20多家公司,希望能共渡难关。
而在陈向正看来,上云不仅仅是一个疫情下的短期应急的方案,更是一个可以让整个行业良性运转的长效机制。“目前困扰整个行业的问题长期来看还是成本高。例如高峰期需增加更多工作站、服务器、网络设备、租扩建机房、维护人员等方面的投入,低峰期机器空余、闲置、机器折旧的成本”对于中小企业扎堆的视效行业而言,大多难以承受这样巨大的投入。“而现在上云的话,你用的时候就花钱,不用的时候不花钱,其实对企业也更可控,运营的压力也就更小。”
转产记——服装企业转产防护服
2月初,疫情进入爆发高峰期。防疫物资频频告急,为响应淄博市应急保障组的号召,传统牛仔加工企业海思堡决定转产防护服。
海思堡集团负责人马学强开始发愁:“企业打算复工转产防护服等防疫物资,一是没有相关生产资质,二是无法采购到设备和原材料”。
就在束手无策之际,马学强想到了此前合作过的海尔卡奥斯COSMO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马学强表示,海思堡集团曾在信息化和自动化道路上处处碰壁,后来在卡奥斯帮助下,海思堡已经实现了从大规模制造向大规模定制的转型,实现了生产效率提升和库存降低。
海尔卡奥斯在海尔30年制造积累的数字化、产品化经验的基础上,帮助机械、服装、家电等15个传统行业进行由大规模制造向大规模定制的转型。疫情期间,在中小企业纷纷向COSMOPlat发出疫情物资供需匹配的需求后,海尔在此前的基础上增设了疫情供需对接的 “复工增产服务平台”,将这些需求全部录入到该平台之上。
COSMOPlat“复工增产服务平台”
在COSMOPlat“复工增产服务平台”的海量信息中,海思堡集团很快寻找到了防护服和口罩等原材料等供应商,从转产备案到第一批产品下线,仅仅用了三天时间。
在2月12日马学强写给海尔的感谢信中,他透露,2月10日,海思堡就连夜赶制了首批1000件普通防护服发往淄博市慈善总会。2月12日,海思堡的防护服产能达到一天一万件,口罩已完成2万只。
在各地的新闻报道中,纺织服装行业紧急转产医疗物资似乎成为了一股全国范围的浪潮。一位资深服装行业从业者告诉搜狐科技,“今年(服装行业)内需明显受挫,尤其对春装订单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不过现在很多企业包括政府采购对防护服、口罩的需求急剧增加。”服装企业产线转移的背后,是风险转移的自救行为。
除了服装企业,更多不同类型的企业向COSMOPlat发出了求救信号——目前,该平台上防护物资及其生产要素的供应和需求量均达到千万件级别。
通过COSMOPlat“战疫平台”的搭建,海尔COSMOPlat COO严鹏飞发现了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短期和长期痛点——着眼当下疫情来看,“第一、各区域不同程度采取了“封城”、封路、封村的措施限制人员流动,时至今日,仍有不少企业的员工不能及时回到工作岗位,是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第二是复工后防疫工作。企业在环境消毒杀菌、人员的健康数据实时监控也是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第三、疫情期间,全国范围内的“自我隔离”导致市场活动停止、同时,大范围的企业停工停产势必会导致上下游供应链的阻塞。第四,中小企业员工工资、厂房租金、贷款利息甚至是合同违约带来的各项支出,让企业面临现金流断裂的问题。”
从长期来看,实际上是中小生产效率不高,精细化管理缺乏的内在问题被一次性、集中地在这次疫情中暴露出来。
抗风险能力弱的各种问题,开始倒逼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在政策扶持之外,中小企业主还将目光投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的外部推力。
疫情下的“大同”经济思维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这其中传达的儒家“大同”思想的精神内核,早已在中国企业界践行,大型公司与中小企业的协同也有了新突破。
疫情下,除了云计算和工业互联网之外,运用科技力量帮扶中小企业复产复工已成为商业新样板。
在全面复工前,最先引爆的是远程办公市场。2月3日复工伊始,钉钉就表示,全国上千万家企业、近两亿人在家办公。
与此同时,远程办公让各大巨头纷纷嗅到了移动办公的广阔商机,腾讯会议、字节跳动飞书和华为云WeLink纷纷加码,截至发稿,苹果应用商店免费App排行榜内前十名中有四款为远程办公或远程课堂应用。
而全面复工之后,中小企业如何打造一个“让政府放心、让员工放心”的安全工作环境成为了复产复工的第二道难关。
由于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近日印发《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措施指南》提出,指纹考勤机的单位应暂时停用。百度、京东数科、腾讯、商汤等多家长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互联网公司都推出了口罩情境下的“刷脸”打卡的解决方案。无接触交互控制设备的订单也开始攀升,包括云知声、科大讯飞等AI企业都推出了无接触式的语音控制电梯解决方案。
此外,面对中小企业普遍面对的最关键也是最为致命的资金难题,互联网金融与大型企业一道迅速补位——阿里巴巴在1月末由旗下本地生活服务公司宣布了减免佣金、年费缓交等5项扶持中小企业措施。2月10日又推出国内电商平台第一个免费“0账期”服务——对符合资质的平台商家,如有对应的订单以及发货,就可以申请立刻回收对应的回款。而网商银行将在此期间为此垫付500-1000亿的资金借贷规模。
此外,政府也主动寻求与各大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平台合作,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和统计种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并推出精准的资金补偿、贴息等政策。尚处在应用早期的区块链技术,由于其可追溯、难以篡改、共享账本的技术特性,也被用于把控中小企业的信用及风险,解决融资难题。
在大型互联网公司运用技术“硬核”支持抗疫之外,他们也通过新颖的互联网思维和迅速落地的执行力来援助受困的中小企业——例如“共享员工”新模式的提出:包括盒马、联想、海信、京东等企业均推出了“共享员工”计划、让特殊时期像餐饮这样的人员溢出行业能够弹性输送到生活必需、制造这类人员短缺行业,同时缓解了中小企业的人员成本。
剖析“大同”经济的内层,“给钱给资源”的大型企业推出各种帮扶政策的背后,是协同发展的理念进一步的升级——对于强调抢夺入口和用户的大企业而言,这是一个拓展生态的良机,成为一个拥有更强资源整合能力、更宽阔业务边界的企业,也意味着持续的引领能力和竞争力;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疫情固然是一次重大打击,也更是一次洗礼。能拥抱新变化的企业,通过借助科技之力,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开拓商机,在数字经济时代加速走上革新之路。
疫情围困下,科技不仅是支持防疫抗疫工作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强企业自身“免疫力”的重要手段。
寒冬过后,总有春暖花开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