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考生陈春秀16年前被他人冒名顶替上大学的事件已让人惊愕不已,余波未了,未料又一大波汹涌而至。

有媒体报道称,在2018年-2019年山东省高等学历数据清查工作中,有14所高校曾公示清查结果,共查出242人涉嫌冒名顶替入学取得学历。

484名学孩子的人生轨迹将会被改变,倘若都已成家,则是484个家庭生活将会被改变。

冒名顶替他人上大学性质恶劣,危害深远。山东省教育厅明确表态,对冒名顶替入学问题零容忍严查。

等待这些冒名顶替者的将是法律的制裁。

出来混的,总是要还的,苍天从来都不会放过谁!用不正当的方式获得的利益,都要成倍成倍的还回去!

海宸免不了弱弱的问一句:其他地方有没有呢?

其实如果他们当年不走这条所谓的捷径,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在别的人痛苦之上,他们还有机会去改变命运,比如复读、成人高考等等,一年不行,再考一年,虽然路途坎坷,但信誉无损,做人的底线没有丢。

可他们这样一做,不但自己的命运改变了,那个被顶替的孩子的命运也被改变了,毁掉的是两个孩子的命运,甚至是两个家庭的命运。

16年,人生有几个16年?如果陈春秀16年前自己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去报到,他的命运又何至于此?

为防止此类事件再度发生,除地方各级政府,教育行政、考务部门需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政策和加强监管外,还应加强技术防范,比如类似于银行的人脸和指纹识别系统,学籍与身份证信息、家长手机号码绑定,提高信息修改的权限等等。

一些偏远山区乡镇可能技术力量不足,建议由县教育部门统筹考虑。既然是偏远山区,每年参加高考的人数不会太多,信息录取的工作量不会太大,应该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但无论如何,对于一些有心钻营的人来说,他们总能想到办法钻空子,尤其在偏远山村,信息极不对称。因此,考生和家长提高防范意识也尤为重要。

第一,不要向任何人透露考试信息

比如说学籍资料、报考志愿、报名密码等待,尤其是报名密码,只能自己和家长知道,对其他任何人包括学校老师、乡村干部都不能告知。

冒名顶替事件,大概率出现的偏远乡村,报名密码被别有用心者掌握了。

在知道考试分数填报完志愿之后、收到录取通知书之前,大多数信息最好都埋在自己肚子里,谁都不要说,直到收到录取通知书。

第二,想办法配个手机

对于贫困考生,这一点或许有点困难,但并非没有办法解决,买个便宜的二手手机或者非智能手机,只要能打电话接受信息就行。

志愿里的联系电话一定是考生本人的或者父母的,确保一旦遇有考务、志愿调剂等事宜,省招办、高校招生人员能及时联系到考生本人。

并且,填写收取录取通知书的地址一定是考生本人或家长能够直接接收的地址,不要或减少转交环节。

这时候一定要绷紧这根弦,除了自己和父母,其他人都不可信!

第三,及时进行预先判断,根据自己的分数及位次判断自己是否应当被录取

但无论如何都不要轻易放弃,要以查询到的准确信息为准。

各类信息都会在一个时间段内频繁发布,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拨打省招办公布的查询电话,或者第一时间赶到学校查询。

村里面总可以找到上网的,特别是当前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偏远贫困乡村一般都会有驻村干部,请他们用手机帮忙查查,相信他们会非常乐于帮这个忙。

如果说村里手机信号不好,那么这段时间就要勤快一点,每天抽空到手机信号好的乡镇去,或者去学校。

这个节骨眼上,千万不能偷懒。稍微疏忽,可能就会造成一辈子的不幸。

第四,不要相信任何所谓的好心人

俗话说,无利不起早,这时候某些中介会以好人的身份冒出来,尤其是针对那些在录取分数线以下的孩子。

以为有捷径上大学,其实就是冲着你口袋里的钱去的。

第五,只要有怀疑就要去查询

如果发现公布的分数与自己估测的分数不相符,差距比较大时,就要尽快通过学校或者教育部门去查询。

这一点对于平时成绩还不错,但却没能录取大学的孩子来说尤为重要,不排除被冒名顶替的可能。

大胆去查询,不要怕麻烦。自己的人生大事,倘若自己都不重视,难道指望别人替你重视吗?

关键词: 上大学 冒名顶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