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保研成绩造假的新闻引发了网友热议。据报道,西南交通大学茅以升学院一女生涉嫌保研成绩造假,其实际学习成绩中等偏下且几度“挂科”。但就是这样的她,却有着大一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大二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SCI收录论文的“履历”。成绩不佳却能顺利保研,背后离不开身为大学教师父母的“操作”——将自己的科研成果“交”给孩子,为其“增光添彩”。
高校是进行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学术研究的象牙塔,在研究生推免过程中却偶尔会出现违规“加塞儿”现象,让这片净土蒙尘。值得注意的是,这名学生就读的学校就是其父母的供职单位,让人不免怀疑父母是否为其子女在升学等方面谋取私利打开了方便之门。
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本是人之常情。但父母利用职权的“羽翼”,通过作假等手段“庇护”子女成长,甚至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当作子女向上攀爬的“捷径”,其实是带着子女走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这不仅抑制了子女的独立性、成长性,有违教师这一光荣职业的初衷,漠视了他人寒窗苦读的艰辛付出和价值,破坏了教育的公平性,而且是对科学研究的一种亵渎。
很多学校都有学生能够参与的科研项目。相信很多学生在这其中的最大收获不是科研成果,而是锲而不舍、求真务实的科研精神。反之,为了孩子的锦绣前程,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安”到孩子身上,则是一种赤裸裸的作伪。科研对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绝不允许利用科研来弄虚作假。
西南交通大学的老校长茅以升一生坚守“求实创新”的教育思想,而以他名字命名的学院却出现弄虚作假的行径,颇有些反讽意味。真实性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前提,用科研成果“粉饰”自己的子女,还如何保证科研人员自身追求真理、追求事实的初心?科研无捷径,在科研方面可以宽容失败,但绝不能容忍不端和失德。选择做一名科研人,首先就要具备自律意识、诚信意识和规则意识。
从另一方面看,学校以及科研机构等也应担负起积极引导、严格审核的责任。学生当然可以参与科研,学校也应当对此大力支持。学校要从制度方面,积极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为学生创造更多参与科研的机会;从理念方面,要积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倡导求真务实的科研精神。另外,学校也应该做好严格的审查监督机制,尽力避免部分利用他人科研成果“粉饰”自身履历的行为发生,维护好学校的科研“净土”。(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