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直接融资比重,促进融资结构优化,已经成为监管层关注的重点之一。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透露道,今年以来,我国直接融资规模整体增加,占社会融资比重从32%增加至36%。在采访中,多位银行人士坦言,在今年上半年增加了直接融资业务的比重,尤其债券承销规模增加。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债券市场利率走低,企业融资意愿强烈。通过直接融资方式,有助于企业获得低利率的资金,助于减费让利。此外,对于银行而言,为企业提供间接融资需要直面因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经营不确定性,而通过直接融资或将减少未来可能存在的资产质量压力。

然而,机会并非对所有发行人平等。面对众多债券投资选择,投资人会倾向投资优质发行人的债券,对疫情冲击影响、现金流情况较弱的企业较为审慎。银行亦会优先为AAA企业、高端制造业、医疗、有产品有科技含量的企业提供发债服务。“现在买方都很理性,投资者做出投资选择主要还是看发债主体资质,一些资质差的发行人融资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融资成本也可能比较高。”某国有银行投行部人士如是说。

债券承销前十名银行占据8席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末,债券市场托管余额增加为107.8万亿元,2019年同期为92.1万亿元。其中,2020年6月底和2019年6月底,国债托管余额分别为17.1万亿元和14.9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托管余额分别为23.9万亿元和20.1万亿元,公司信用类债券托管余额分别为25万亿元和19.8万亿元。

谈及今年上半年,债券发行规模创新高的原因,中银香港金融研究院经济学家丁孟告诉记者,主要是因为央行货币政策相对宽松,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充裕,利率和信用利差都处于低水平,此时发债可以锁定较低的利率成本,企业能获得低成本资金。

某大型企业资金管理部总经理坦言,在2019年评级提升后,该公司就计划加强直接融资的力度。“去年开始,我们便预测整个债券市场的利率会走低,所以将发债计划更多定在了2020年。”她告诉记者,该公司主要发行的债券是超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其中,超短期融资券利率从今年初的3.15%陆续降低至1.78%,中期票据利率今年最低时达到了3.0%,去年发行的时候利率最高为3.88%。“5月之后,债券市场利率有所回升,我们也会根据这一情况对债券发行进行调整。”她指出。

面对企业强烈的直接融资需求,银行机构亦没有放过机会。在采访中,多家银行坦言,在上半年增加了直接融资的比重。郑州银行方面告诉记者:“今年来,我行加强为企业提供直接融资力度,持续协助省内企业拓宽直接融资渠道,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辅导多家省企业完成债券首次发行。向省企业宣讲及辅导债券等直接融资业务,培养企业直接融资意识,为企业提供主体评级、财务报告审计、业务模式梳理等全方位综合性服务。”

同时,某股份制银行地方分行管理层人士认为,由于疫情导致经济活动受阻,经营性现金流出现缺口,企业流动性承压,对于短期周转资金需求较大。

Wind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以银行为主承销商发行的债券规模合计80106.62亿元;2019年上半年,以银行为主承销商的债券规模为58684.49亿元。在2020年上半年债券承销排名中,承销债券规模前十的金融机构中,有8家是银行。

某股份制银行分行行长亦坦言:“今年上半年,一些企业在生产经营方面受到影响,银行通过间接融资纾困企业可能面临一些潜在不良风险。通过帮助企业发行债券等直接融资的方式,既能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还可以通过获得中间收入的方式取得收益,因此银行会加大投入。”

不过,上述国有银行投行部人士告诉记者:“由于今年银行持续减费让利,虽然直接融资规模增加,但同等规模业务量下,银行获得的中间收入并没有往年高。”

中小企业发债仍存难点

某股份制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感慨道,债券市场的供需关系受到行业、品种、期限和企业资信等多个要素影响,因此目前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在债券市场的融资,确实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与以往债券发行主体主要是大型央企、国企、上市公司和优质民企为主不同,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我们对债券承销的业务方向做了适当调整。”某城商行投行部人士告诉记者,为解决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该行重点发行了疫情防控专项债、优质民营企业以及围绕核心企业的供应链资产证券化产品,并围绕新基建、先进制造、城市基础设施及公用事业、生物医药等行业重点客户提供债券发行服务。

郑州银行方面亦坦言,在发行人端,因上半年流动性充裕,企业整体融资成本得到较好控制,但部分发行人受疫情影响,其经营性现金流情况尚未有效改善,或会影响后期融资成本。在投资人端,倾向投资省会城市及地市级优质城投债,对疫情冲击影响、现金流情况较弱的企业较为审慎。

某券商公司人士告诉记者,新冠肺炎疫情对部分发行人业绩、经营状况产生了负面影响,尤其是对第三产业冲击较大,导致相关项目的发行进程受到一定影响。

上述股份制银行分行行长坦言,面对上述情况,银行也会优先AAA企业、高端制造业、医疗领域,以及有产品、有科技含量的中小企业进行发债。

8月13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2020年第二季度债券市场信用评级机构业务运行及合规情况通报》。其中披露道,从主体级别分布看,截至2020年6月30日,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公司债和企业债发行人AA级占比分别为31.55%、25.33%和58.42%;AA+级及以上发行人占比分别为66.87%、61.47%和29.99%,同比分别上升2.78个、2.81个和2.07个百分点。

“新《证券法》于3月1日起实施,根据相关通知精神,债券业务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产品之一,也会有一些变化。”德邦证券分析人士告诉记者,比如全面施行注册制,强调投资者保护和信息披露,将更多选择权交还市场。因此,对企业资质的判断和投资决策将更加市场化,资质较好的企业将获得更低成本的资金。

“为了推进债券承销,银行机构一方面加大了对债券发行审批的效率,另一方面则积极发挥金融中介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债券发行人和机构投资人开展线上、线下路演,创设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等方式,提高债券发行的成功率,帮助企业降低发行成本。”上述股份制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如是说。

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提高债券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银保监会信托部主任赖秀福还向今年两会提交了关于完善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债券市场的建议。他指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债券市场还存在着包括发债主体门槛过高、投资主体缺位、涉嫌违规的“高收益”融资工具游离于监管灰色地带等问题,建议下一步从降低发债主体的准入门槛、丰富债券市场的投资主体、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进一步加大中小企业债券创新力度四方面具体着手完善中小企业债券市场。

谈及如何对发行债券进行风险把控,丁孟告诉记者,目前,承销商把控债券风险的策略主要是通过尽职调查。这里的尽职调查包括赴现场对公司经营情况的调查和通过对公司经营财务数据的详尽分析,也包括对于宏观经济和宏观经济环境下行业景气度的分析。如果公司有评级和过往的发债历史,上述内容也会在承销商风控过程中予以考虑。

“打破刚兑是债券市场逐步走向成熟的表现,银行通过对发行人开展详尽的尽职调查和风险审查,建立内部评级体系,严格债券承销业务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流程风险管控,严格控制承销债券的信用风险。”上述城商行投行部人士如是说。(本报记者张漫游北京报道)

关键词: 直接融资比重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