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痛点和难点,作为改善营商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备受关注。国务院办公厅近日下发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按照要求,国务院相关部门将强化为市场主体服务,加快打造市场化和法治化的营商环境。

记者了解到,目前由税务总局牵头,人民银行、海关总署等相关部门组成的“服务小组”,已经根据职责分类,为市场主体提供不同的服务内容,以提升纳税服务水平。

一位财税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目前各个部门都在积极配合社税局完成涉税信息的共享,目的是准确掌握信息,从而实现对企业的精准服务。

企业降成本

作为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纳税指标一直被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分析。

中科迅联联合创始人陈玉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018年开始,营商环境中涉税服务方面的改革效果比较明显。“比如仅就发票一项成本支出来看,原来企业开具纸质发票的综合成本大概是10元/张,而电子发票的成本仅为0.1元/张,两者相差100倍,对企业而言,增值税专用发票电子化后的成本支出将会大幅降低。”

陈玉刚介绍,营商环境各要素改革中,增值税专用发票电子化要在今年内完成的目标,对企业来说,是收票方式的一次本质性变化。

“专票电子化后可以做到‘开票即收票’,并能打通企业上下游的数据,使得企业获票更加简便,并能最终降低企业成本。”对于营商环境改善带来的变化,陈玉刚如此评价。

事实上,降低制度性成本一直是企业降成本改革中的关键一环,中央对此也颇为关注。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税收政策方面,2020年底前基本实现增值税专用发票电子化,主要涉税服务事项基本实现网上办理。

陈玉刚在接受采访时坦言,此项内容对企业的降成本改革无疑是一个利好。“以前我们给企业提供服务经常会遇到跨空间、跨税种、跨平台的纳税申报,由于缺乏有效的集团统一管控平台,纳税申报过程的每个环节都需投入大量的人工来完成,由此造成整体效率不高,人工支出成本也不断增加”。

然而,随着企业业务、财务、税务系统的结合,线上化的开票方式让企业整个开票动作可以做到全程无需人工干预的效果。

普华永道中国间接税服务主管合伙人李军认为,专票电子化后,发票信息的传递效率将会提升,使传递成本也将相应下降。

在他看来,由于电子发票在保管、查询、调阅时更加方便,因此从企业内审流程、会计电子档案、企业报销支付流程等方面看,也都会产生积极影响。“同时,由于电子发票大量减少了财税人员的事务性工作时间,这将有利于财税人员转向更具洞察性的工作,增强其未来发展空间。”李军说。

在此背景下,多位财税人士建议,在专票电子化的背景下,企业可以利用电子专票的数字化特性,重构业务流程,以享受专票电子化的红利。

涉税信息共享

随着企业综合成本的下降,出口企业的资金压力也得以减缓。

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累计办理出口退(免)税8128亿元。其中共有约1.1万户新办出口企业享受到了“容缺”办理的服务红利,取得退(免)税近100亿元,切实降低了办税成本,将资金及时“盘活”到企业手中。

以出口退税为例,今年上半年税务部门持续扩大出口退税无纸化申报范围,进一步压缩出口退税办理时间。资料显示,天津、河北、黑龙江、浙江、河南、安徽等地税务部门上半年平均出口退税时间在税务总局要求的8个工作日基础上进一步缩短。

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李万甫表示,税务部门在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改革中,盘活了企业沉睡资金,从而带动了整个市场活力,为进一步开拓市场提供了动力。

对于下一步的改革,《意见》指出,将从进一步简化企业生产经营审批的条件、优化外贸外资企业经营环境、提升涉企服务质量和效率、完善优化营商环境长效机制等方面优化营商环境。

对于企业来说,税务、海关、人民银行等部门的数据共享也为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创造条件。

上述财税人士解释,涉税信息共享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指涉税信息在税收系统内部即国税与地税之间共享;另一方面,指涉税信息在税收系统与其他部门(工商、财政、银行、工商、海关、司法、国土等部门)之间共享。

陈玉刚认为,涉税信息共享是对多部门涉税信息的集成和整合,极大地丰富了涉税信息,提高了其时效性和准确性,有利于更好地服务纳税企业。

更为重要的是,在多部门间配置涉税信息有利于加强税务系统、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海关、司法机关协作联动,从而可以多维度地优化税源监控,最终改善纳税环境。(本报记者杜丽娟北京报道)

关键词: 营商环境 涉税票据电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