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对于碳酸饮料的“狂热”并未消退,但是巨头可口可乐却撑不住,要裁员了。

据外媒报道,可口可乐公司28日宣布了一项员工重组计划,向符合条件的员工提供自愿离职方案。这一计划将预计影响北美地区的4000名员工,可口可乐公司也将支付24~37.8亿元的遣散费。

对此,不少媒体报道,“疫情之下,可口可乐也撑不住了。”

可口可乐发布的二季度财报显示,今年二季度可口可乐的销售额为72亿美元,同比下降了28%,净利润18亿美元,同比下降32%。与此同时,公司的毛利润也较去年下降了近20亿美元,毛利率为57.9%。

但事实上,可口可乐的裁员由来已久。本世纪以来,可口可乐公司在2000年、2014年、2017年等多个年份宣布裁员计划。裁员的背后是对整体开支的削减,可口可乐曾于2014年表示计划在2019年之前每年节约30亿美元的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健康理念的深入,业内关于碳酸饮料“末世来临”的论调不断。2012年以来,可口可乐公司的营收连年下滑,从480.17亿美元下降到2018年的318.56亿美元。

事实上,可口可乐很早就意识到危机。

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可口可乐开始整合拉盈利后腿的瓶装业务。2016年可口可乐将中国的瓶装业务卖给了中粮集团和太古集团;2017年可口可乐完成对美国瓶装业务的重组,这也引发了可口可乐在2017年的裁员事件。

另一方面,可口可乐在巩固原有产品市场份额的同时,不断加大对新产品的开发。数据显示,近年来,可口可乐公司的收入中,来自全球或配方重新调整的饮料的比例不断提高,从2017年的13%上升到2019年的25%以上。

从中国最新的销售数据来看,整体呈现出“口嫌体直”的状态。今年上半年,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的销量仍实现了14%的增长,其中可口可乐领涨。

长期以来,可口可乐在国内碳酸饮料市场中独占鳌头,在2019年的市占率高达54.5%。但是越来越多的品牌正在挤压可乐的市场份额,其中,既有老牌的北冰洋、冰峰,也有前段时间热议的网红产品元气森林等。

基于以上多重因素,可口可乐的“自救”还在继续。对于20多年来未涨价的可口可乐来说,企业要保持足够的利润,降低成本是必然选择,那么作为其中的一个措施来说,裁员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值得注意的是,可口可乐在裁员后并没有在资本市场引起太大的波动。

8月28日,隔夜可口可乐股价表现好于道指,盘中最高涨3.4%,收涨3.3%,报收49.83美元/股,创6月8日以来新高,市值高达2140亿美元。(作者 |市界胡萌)

关键词: 可口可乐 裁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