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女博士后,创办国内首个社区支持模式农场,不仅年入800多万元,还教出了上千位新农人学生……基于这一农业模式的创新,让石嫣被评为“了不起的中国农民”。

9月22日19点,京东联合央视财经举办“了不起的中国农民”京东农特产购物节农人盛典,通过聆听十例感人奋进的农人故事,向所有了不起的中国农民致敬。在盛典上,归国清华女博士后石嫣,以“生态农业”课形式,讲授其成为新农人的初心。

http://img.danews.cc/upload/ajax/20220924/dbc06790e7a81b37a8d3fb175b715d69.png

食品安全,年轻人的责任在哪?

石嫣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博士学位,又在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做了博士后研究,她本可以成为一名大学教授,但如今的她,却脚踩胶靴、头戴遮阳帽,日日往返于田间地头,成了一名北京郊区的农场主。

“做农业15年,很多朋友会问我,为什么我现在吃到的蔬菜没有小时候的味道了?”在盛典现场,石嫣回忆说,正是抱着这个问题,当初她选择了冷门的农业专业。

四年大学读下来,石嫣走过很多中国乡村,答案没找到,困惑却越来越多。

“在农业生产一线,为什么都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我们怎么能把食品安全的责任交给老年人?我们年轻人该承担怎样的责任?”

创立中国首个社区支持农场 培训千名新农人

偶然的机会,石嫣去到了美国实习,在农场参与耕种和研究。半年里,她每天在太阳下种地8小时,白净的皮肤迅速变得黑。

石嫣边工作,边思考。她发现,发达国家也曾面临城市化、工业化所带来的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而社区支持农业模式,正是解决问题的钥匙。

为此,石嫣在北京西北六环外的凤凰岭脚下,建立中国首个社区支持农业模式的农场。按照这一模式,农场客户有两种类型,普通份额和劳动份额,两者都要在种植季开始前与农场签下为期20周的协议,并提前付费,农业种植中的风险由农场和客户共同承担。

每周末,农场要给普通份额的客户们送菜,劳动份额的客户也要在周末两天来自己的菜园劳作。

这一模式可减少中间流通环节,让农人和消费者直接对接,让农人知道为谁生产,让消费者知道从哪里购买的农产品,这样可建立互信关系。这有利于保留干净的土地、干净的粮食、干净的种子,让生产可持续化。

http://img.danews.cc/upload/ajax/20220924/caec608b023efbf4cca4ed00a39a6362.png

多年努力下,石嫣的农场年经营额已经超800万元,完成了该类型农场在我国零的突破。她为农场起名“分享收获”,从事农业15年,石嫣的初心很简单,就是承担起年轻人的社会责任,真正用自己所学改变乡村,为乡村带去更多活力。

如今,石嫣除了经营农场,还收了不少学生,她的梦想就是“让农民成为一个人人羡慕的职业”。现在,已有近千名新农人从石嫣的教室走出去,回到家乡创办了自己的农场,让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焕发新机。

“三年带动农村一万亿产值成长”

作为新型实体企业,京东也一直不遗余力地布局农业板块。

近年来,京东已帮助黑龙江五常大米、江苏宿迁霸王蟹、福建宁德大黄鱼、贵州修文猕猴桃、新疆伽师西梅和库尔勒香梨、宁夏盐池滩羊等众多地方特色农产品实现产业化、品牌化、数字化发展,帮助近百万农户做到大幅度收益增长。

据了解,2020年10月,京东提出“奔富计划”,立下了“三年带动农村一万亿产值成长”的目标。京东零售集团CEO辛利军透露,到今年8月底,京东“奔富计划”已经带动农村实现了6200亿元产值。

9月7日,京东发起首届“京东农特产购物节”,助力全国2000多个农特产产业带、超30万款高质量农特产商品的销售,万千农特产好物尽在京东、买农特产好物就上京东农特产节。

未来,京东也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打磨每一个细节,用匠心铸就“农心”,用耐心服务农业,切实助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