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几年,宁波将力争培育6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向专精特新第一城的宝座发起冲击。


【资料图】

作为浙江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单项冠军之城的宁波,因为专精特新收获了一波热度。

在工信部公布的前三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中,宁波以182家企业的成绩位居全国第三,仅次于上海和北京。8月8日,各省市工信主管部门公示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宁波再获佳绩,入选101家企业。

这座低调务实的东海之滨“老牌制造厂”,在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上展现实力,并瞄准更高的目标。未来几年,宁波将力争培育6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向专精特新第一城的宝座发起冲击。

“不搞大水漫灌”

在杭州的光芒下,宁波显得相对低调,被冠以浙江第二城的称谓。当专精特新的概念兴起,宁波以好成绩收获了更多的关注度。

在工信部公示的共三批重点支持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中,宁波共入围71家企业,位居全国第三;在工信部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中,宁波共入围283家企业。根据宁波市经信局数据,截至目前,宁波还拥有611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当低调的宁波不再低调,不免让人思考,宁波的成绩从何而来?

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与一座城市的制造业基础和民营企业成长环境息息相关,而宁波恰好兼具这两个方面的优势。

相比上海的外资经济、江苏的集体经济,浙江的实力体现在民营经济,而宁波是其中的翘楚。如果说中国民营制造看浙江,那么浙江民营制造则要看宁波。

根据宁波市人民政府数据,宁波民营企业贡献了全市70%的国内生产总值、75%以上的税收、85%的就业岗位和76%的出口额。

“12万家民营制造企业,是宁波制造的底色。海量的市场主体,是宁波的活力所在。”宁波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黄建华曾介绍。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教授林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浙江民营经济活跃,宁波是其中的代表,宁波当地中小企业集聚,这些企业不一定规模很大,但具有自身特色,这也是宁波能在专精特新企业数量上表现突出的重要原因。

林江进一步分析,宁波在自身发展定位上很明确,并不一定要发展大企业、大产业,这反倒给了当地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企业可以根据自己对市场的判断做出选择,体现力量和特色。“倒不是政府刻意去培育专精特新企业,这样反倒会增添许多不确定性,当市场有足够的空间让企业挖掘自身潜力时,政府再加以引导,这样企业就会快速成长。”

宁波的制造业基础也十分扎实,已形成门类齐全的制造业体系,全国最大的石化产业基地和新材料产业基地均落地在宁波。宁波的磁性材料产业被评为全国25个先进制造业优胜集群之一。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宁波人的经商天赋由来已久,是美誉浙商的优秀代表,而宁波瞄准稀土磁性材料产业,是非常智慧的选择。稀土磁性材料领域,我国在世界上的比较优势明显,发展前景广阔,为专精特新企业诞生、成长提供了优越的产业生态环境条件。

然而,制造业基础扎实、民营经济活跃,这样的城市并不在少数,为何宁波能够脱颖而出?

曾刚谈道,宁波有一种特立独行的城市文化气质,别的城市寄托上级政府的特殊支持与关怀,偏向于发展大装置、大项目、大企业;而宁波则更多依靠民间、社会力量做事,重视发挥自身优势、挖掘特色资源,开展自主创新、独立创业,其发展模式和路径独特而有效。“对于中国经济而言,宁波走出了一条新的道路,低调且务实,这也体现在了专精特新的成绩上。”

不一定要追求大而全,小而美、专而精也是一种优势。这恰恰是宁波的制胜之道。

此前,在工信部的“制造业单项冠军”遴选中,宁波以总共63家企业入选的成绩位列全国之首,并且已连续3年保持全国第一。今年,宁波市经信局对384家制造业专精特新企业的分析数据显示,在这些企业中,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的企业有110家,占比为28.65%;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的有262家,占比为68.23%。综合起来看,这些专精特新企业中大多数早已是细分领域的冠军。

“这些企业不搞大水漫灌、不去‘见风使舵’,心无旁骛搞研发、踏踏实实搞制造,正是因为专与精,受到市场认可。”宁波市经信局副局长谷霞曾说。

宁波的“野心”

宁波当然不会止步于此,在专精特新企业的数量上,宁波提出,到2025年,力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600家。相比于北京提出的500家和上海提出的300家,宁波的目标更为远大,与深圳持平,这意味着宁波正在向专精特新全国第一城的宝座发起冲击。

“宁波还是有机会的,但深圳也是一个强大的对手,深圳对于资本、人才、科研成果的吸引力无疑比宁波强得多,在专精特新上深圳也会积极进取,不会选择躺平。”曾刚认为。

事实确实如此,虽然在前三轮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竞赛中,宁波短暂超越了深圳,位居全国第三。但近日第四批名单公布,记者经过统计发现,深圳合计数量已超越宁波。

宁波离专精特新第一城的目标,差距在哪里?

一块硬币,有AB两面,就像宁波的“低调”可能是优势也可能成为短板。

好处在于,宁波可以将更多的资源、精力分配于企业的创新创业,踏踏实实干实业。曾刚表示,宁波低调、务实,在创新创业、支持专精特新的政策环境下,独辟蹊径成效显著。如果像一些城市偏重于发展重点项目、重点工程,难免会对本地企业创业产生忽视,大型企业、项目也会对其他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带来挤压,分给中小企业的资源会减少。“总的来看,宁波目前在专精特新方面取得了靓丽的成绩,与其低调、务实不无关系。”

但弊端在于,相对低调使宁波难以收获关注度,难以形成人才、科研成果的集聚。

林江表示,相对低调,一流的人才未必愿意去到那里。想要在专精特新数量和质量上齐发展,肯定需要关键技术的攻关,需要技术研发、运营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在这一方面,维持相对低调是不利的。“一方面,宁波应该与杭州等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形成协同创新,打造产业互助的区域;另一方面,宁波应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让企业能够更好成长。”

如何攻克通往专精特新强市路途上的重重困难,宁波虽未就此制定专项规划,但宁波的多项政策均在为专精特新铺好道路。

针对人才问题,不得不提到宁波在2011年提出的“3315”人才计划,当时的目标是用5到10年,在国家级、省级、市级三个层次上分别引进30名、300名、1000名海外人才,以及5000名海外创新创业储备人才。2020年,宁波又发布高层次人才和高端创业创新团队引进“3315计划”,重点引进“246”千亿级现代产业项目高端人才。

针对制造业发展,早在2017年,宁波就出台了《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工程三年攻坚行动计划》,引导企业走“专、特、优、精”发展道路。2021年9月发布的《宁波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力争到2025年,宁波市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要达到1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要达到600家。并做强汽车及零部件、绿色石化、新材料、高端装备等一批优势产业。

在曾刚看来,宁波在新材料产业上还有足够的成长空间,在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上也具备发展潜力。“宁波瞄准全球市场需求趋势,充分利用我国资源优势,特别是利用邻近上海这一我国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研发中心,以及与上海密切的文化亲缘关系优势,未来产业发展前景光明,为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和成长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和难得的机遇。”

林江认为,目前来讲,宁波的势头很好,未来在发展专精特新企业数量的同时也要去注重企业的发展质量,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需要服务于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发展。

关键词: 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