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扬子晚报网2月21日讯(记者 徐兢)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7部门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加快推进机器人应用拓展。《方案》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机器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方案提出了十大应用场景,重点领域包括经济领域的制造业、农业、建筑、能源、商贸物流领域,以及社会民生领域的医疗健康、养老服务、教育、商业社区服务、安全应急和极限环境应用领域。
例如在养老服务领域,方案提出,研制残障辅助、助浴、二便护理、康复训练、家务、情感陪护、娱乐休闲、安防监控等助老助残机器人产品;积极推动外骨骼机器人、养老护理机器人等在养老服务场景的应用验证等。
《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22)》显示,2021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超过1300亿元,工业机器人产量达36.6万台,比2015年增长了10倍,稳居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10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快成长壮大,工业机器人已在汽车、电子、机械等领域普遍应用,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在教育、医疗、物流等领域大显身手,不断孕育出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机器人相关企业48.3万余家,其中,2022年新增注册企业12.8万余家,新增注册企业增速36.9%;从近三年(2020-2022年)机器人相关企业新增注册企业增速来看,2021年增速靠前,达到47.3%;从地域分布来看,广东以9.9万余家位列区域首位;江苏、山东分列二、三位,分别拥有6.6万余家以及4.1万余家;从成立时间来看,53.6%的相关企业成立于1-5年内,成立于1年以内的相关企业占比25.9%。
校对 李海慧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