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民在超市买饮料时发现,货架的饮料瓶上被贴上了红、橙、绿三色的标识,这是上海试点运行的含糖饮料“分级”标识举措。近日,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含糖饮料健康提示标识的制作样式及设置规范(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含糖饮料是指在制作饮料的过程中人工添加糖,且含糖量在5%以上的饮料。对于标识,消费者、业内如何看?记者进行了采访。

各种无糖版本

奶茶店、咖啡店饮品都将“分级”


(相关资料图)

随着“0糖”饮料风靡市场,“控糖”已经成为当下年轻人最关心的话题之一。上海即将成为国内首个对含糖饮料设置健康提示的城市。《征求意见稿》指出,设置标识的目的是提升居民对含糖饮料过多摄入的健康危害意识,指导居民选择健康饮品,培育上海市民健康生活方式。

据悉,含糖饮料健康提示标识包括三款,分别为“长期过量摄入添加糖健康提示标识(红色标识)”“每日添加糖摄入限量提示标识(橙色标识)”“饮料选择指导提示标识(绿色标识)”。红色标识建议“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橙色提醒“每日添加糖摄入少于25克”,绿色标识指导市民“看懂营养成分表”,指导消费者优化消费选择,理性选择饮品。

根据《征求意见稿》,含糖饮料健康提示标识应用场景分为线上、线下含糖饮料售卖场所,其中线下含糖饮料售卖场所包括预包装和现制现售含糖饮料场所。这意味着,奶茶店、咖啡店、餐厅、自动售卖机都纳入设置标识的范围。

《征求意见稿》表示,线上含糖饮料售卖场所应在电子菜单醒目位置设置红色、橙色、绿色三款含糖饮料健康提示标识。《征求意见稿》正向公众征求意见中,意见反馈截止日期为2023年10月31日前。

消费者说分级标识有提醒效果

对于三色标识,消费者有何态度?据了解,此前的8月,上海嘉定等地的部分超市就已经开始挂起了含糖饮料的提示牌。有消费者表示,标识一定程度上确实抑制了购买含糖饮料的意愿,“看到提示牌之后就会想放下。”

对于含糖饮料“分级”管理的做法,业内如何看待?元气森林在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上海市推行的含糖饮料分级管理措施表示欢迎和支持,这个举措有助于帮助消费者选择健康饮品,同时激励企业加强产品创新和升级。

“我们希望以实际行动践行健康责任,元气森林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通过创新和优化产品线,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健康、美味的选择。”元气森林回应说。

三得利乌龙茶分无糖、低糖版本

南京“无糖”“低糖”饮料热销

目前市面上的含糖饮料是否有提示?10月9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来到南京一家便利店看到,可乐、雪碧、芬达等均推出了“无糖”版本,并在瓶身上标注,传统“含糖”版本也一起陈列,供消费者选择;大乌龙、三得利乌龙茶均醒目标注“无糖”。除了大量“无糖版”饮料,超市里还有多款“低糖”版饮料,以奈雪果茶为例,配料表上写着“低糖:桂林罗汉果4.8克”。店员对记者表示:“含糖饮料不好卖,大家都喜欢无糖低糖的。”

据了解,2022年12月30日,新加坡宣布开始实行饮料分级制度,根据每100ml饮料中的含糖和饱和脂肪量把饮料分为A-D四个等级,从A级到D级,含糖量和饱和脂肪含量逐步增加。该标识中除了颜色区分,饮料的糖含量还以占总体积的百分比形式清楚地显示在标签上。分级为“C”或“D”的营养级饮料必须在其包装正面贴有营养级标记(对于预包装产品)。

新加坡规定所有预包装饮料都必须标明饮料的等级,从2023年12月30日起,这些要求将扩展到拟在新加坡指定地点销售的新鲜制备饮料。在广告方面,所有媒体平台均禁止投放评级为“D”级的饮料广告。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徐兢

校对 盛媛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