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乎千万家庭幸福安宁,关乎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贵州监狱系统充分发挥经验优势和资源优势,延伸司法职能,主动参与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构建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系统性法治警示教育模式,有效提升了未成年人法治意识,为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助推平安贵州建设和社会治理现代化高质量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关资料图)

聚合力 警示教育见实效

今年5月,贵州省黔南州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实训基地在贵州省未成年犯管教所挂牌成立,分设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两大功能区,依托大量典型案例,对未成年人及其家庭开展多形式的教育指导活动。

贵定中学老师骆用刚多次组织学生到基地参观。“通过实地感受和鲜活案例,直观、真实地让学生们了解到违法的后果,提升了学生的法律意识,也让学生们学习到如何应对不法侵害。”骆用刚说。

“构建家庭、校园、社区的有机联合,共育共建才能撑起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保护伞’。”贵州省监狱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贵州监狱系统在建成指导服务实训基地的基础上,主动与44所学校、1848个家庭、54个社区协作,构建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系统性法治警示教育模式,对中小学生开展警示教育。

针对家庭教育,以鲜活警示案例为家长剖析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原因,分析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引导家长切实承担第一监护责任,防止子女误入歧途。同时深入社区开展普法宣传,建立校园周边商户参与的未成年人校外活动信息通报微信群,发挥群防群控作用,切实守护未成年人校内外安全。

入校园 法治辅导不缺位

“学到什么?”“该珍惜什么?”……

11月4日,贵定县实验第四小学多功能教室,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例,身着警服的“老师”安义在课堂上抛出了这些问题,同学们纷纷踊跃举手,表达着自己的想法。

安义是一名监狱警察,同时也是一名法治辅导员,这已经是他第40多次走进校园给学生们上法治教育课。

“小学阶段的孩子,特别是五六年级的学生,处于青春叛逆期前期过程,在生活上已经具有一定的规则意识,但法律意识还有所欠缺,加强学生的法治宣传教育十分必要。”贵定县实验第四小学副校长袁达娟说,通过一次次的法治教育课,明显感觉到同学们的法治意识正在提升,校园环境也更加和谐。

像安义这样活跃在校园的监狱民警,全省有5320名。近年来,贵州监狱系统结合学校需求和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定期组织法治宣传志愿服务队以“订单”形式,有的放矢地为未成年人“配送”法治“大餐”。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分类充实237个警示案例,5320名监狱民警深入7794个家庭、169个社区、67所中小学校,利用鲜活警示案例,运用通俗易懂、易为学生接受的语言,多轮次、全方位、立体化宣讲涉罪未成年人刻骨铭心的犯罪教训,以及预防毒品侵害和防范校园欺凌等法律知识。

截至目前,先后在贵阳、毕节、铜仁、黔南等地对中小学生开展警示教育900余场次,涉及26000余人次,有效提升学生法律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

心连心 心灵呵护促成长

在省未管所民警、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彭春燕的帮助下,13岁的小颖(化名)终于能和爸爸敞开心扉了。

此前,因为父母离婚,加之和爸爸之间缺乏正确沟通,小颖和爸爸的关系越来越差,讲不到两句就开始吵架,长期如此,小颖出现了睡眠障碍、偏激等心理问题。

彭春燕通过开解小颖的内心,同时联系上了小颖爸爸,对两人平日的相处模式进行纠正和指导,成功缓解了父女俩之间的矛盾。

“9岁至16岁之间的未成年人,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易冲动,还处于身心发育阶段。”贵州监狱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全面发展,贵州监狱系统深入推进监地协作共建共治共享,选派192名心理咨询师民警兼职学校辅导员,协助属地综治中心建设和学校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成常态化心理服务工作机制。

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预防教育,总结提炼未成年人分类教育经验做法,推广叛逆少年三步干预工作法、冲动型人格五步矫治、焦虑缓解三个步骤等心理矫治方式,截至目前共疏导解决未成年人心理问题3500余起。

同时深入社区校园以“微心愿”“微矫正”“微陪伴”等有效方式,举办亲子关系讲座85场次,团体辅导40场次,修复亲情关系问题1457起。对监护缺位的未成年人家庭实施“一对一”心理辅导2349人次,切实解决未成年人监护缺位造成的心理问题。

(岳端)

关键词: 未成年人 警示教育 监狱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