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南京市中医院普外科盛玉祥主任、超声医学科黄岩主任、麻醉科的通力协作下,顺利完成了一例脾脏巨大囊肿微创硬化去除同时保留了脾脏的手术,手术很成功。

36岁的郑先生,近期外院体检超声提示:脾脏实质内约8公分的囊肿。郑先生记得,去年体检时脾脏囊肿大小约3公分。“囊肿一年内体积增大这么多”,发现囊肿增长很快后,郑先生经常感觉不适,于是四处寻医,经过多项检查后,考虑为脾脏囊肿。

脾脏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犹如一台“过滤器”,可以过滤掉血液里的病菌、抗原、异物、原虫等。当脾脏功能受损时,会造成人体免疫功能低下;脾脏切除术后,患者可能免疫功能低下,并可能终身增加对严重感染的易感性,易发生急性暴发性感染(OPSI)、败血病和脑膜炎等。

与肾脏、肝脏囊肿不同的是:脾脏血运极其丰富,质地比较脆。如果用传统处理肝肾囊肿的超声引导下微创穿刺抽液硬化治疗来处理脾脏囊肿,存在脾脏出血风险较大。郑先生的脾脏囊肿不仅比较大,而且位于脾门部,周围为正常脾实质所包裹,微创穿刺硬化治疗必须经过脾脏实质,所以存在较大的出血风险。因此,郑先生辗转多家三甲医院,得到的共同答复是:要么继续定期观察,要么外科手术切除脾脏。

最后,郑先生慕名找到了南京市中医院超声医学科的黄岩主任。经病情分析,黄主任表示,郑先生的脾脏囊肿短期内增长较快,体积较大,建议处理掉;但是这个囊肿完全位于脾脏实质内,微创穿刺硬化治疗必须通过脾脏实质,存在较大的出血风险。

考虑到郑先生年轻,若只是因为良性囊肿性病变而切除脾脏,会降低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因此,黄主任多次与国内行业大咖沟通交流,讨论认为可以在外科“保驾”下,尝试用超声引导下微创硬化治疗,尽可能保留患者的脾脏。

在与郑先生及其家属的充分沟通后,达成共识:尝试脾囊肿微创穿刺硬化治疗,保留脾脏。因此,在普外科盛玉祥主任和麻醉科的“保驾”下,黄主任医疗团队在超声引导下,经过事先优化的穿刺路径,按预期“一针”穿刺到囊肿的中心部位,行超声引导下脾脏囊肿微创穿刺抽液硬化治疗术。术中,黄主任带领医疗团队在超声引导和监视下,实时精准的将引流管穿刺到脾脏囊肿的中央,与此同时,盛主任带领普外科医疗团队全程腹腔镜下观察脾脏出血情况,随时做好腹腔镜下或开腹脾摘除的准备。黄主任医疗团队经过脾脏实质将导管穿刺到脾脏囊肿内,抽出针芯,抽出黄色稍浑浊液体,未见出血,随后黄岩主任继续在超声实时监视下,共抽出黄色稍浑浊囊液约220ml,超声监视下囊肿基本消失,再用硬化剂反复冲洗囊腔,直至囊液呈无色透明,拔出穿刺引流管。腔镜下观察穿刺点及腹腔10分钟,脾脏穿刺部位及腹腔内未见明显出血,手术顺利完成。

在这次救治中,超声医学科、普外科、麻醉科多学科通力协作,本着“病人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帮这位年轻的患者去除了脾脏大囊肿这个“定时炸弹”,同时保留了患者脾脏。目前,郑先生术后恢复很快,已经顺利康复出院。

专家科普:

发现脾脏囊肿怎么办

黄岩主任提醒:脾脏囊肿在临床上较肝肾囊肿少见,多发于中、青年人,常在体检超声中发现,一般小的脾脏囊肿风险较小,可以定期观察;如果大于5公分以上的囊肿,可以到正规医院咨询。在生活中,我们应当养成科学规范的饮食,另外,一旦发生这种疾病,及时去医院就医,趁着疾病正在酝酿还未严重时,及时治疗,降低不必要的风险。

(通讯员 张明 黄海贝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蔡蕴琦)

关键词: 脾脏上的“定时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