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笔者借年假的机会,走了一趟心心念念的西藏阿里南线。从玛旁雍措、珠峰脚下再走到神山冈仁波齐,翡翠般的湖水、皑皑雪山与天际交融,的确让我大饱眼福,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深深震撼。
旅途虽然尽兴,却也非毫无烦恼。行程还未过半,我就出现了较严重的高原反应,头疼得厉害,颈椎向上整个后脑勺像是灌了水,稍一动就沉甸甸、晃悠悠,血氧饱和度降到了70。身体不舒服,再美的景色也无力欣赏。接下来几天里,无论走到哪里,手中都多了个便携式氧气瓶,晚上进到县城便到处找诊所吸氧,以求缓解高反。
有些纳闷:同行之人中,我的年纪最小,身体看上去也挺健康,为何高反最重?与几位年长的叔叔阿姨聊过后,大概猜到了原因——自不量力,对自己的身体太过自信,以至于莽撞。
为什么这么说?首先,阿里地区由于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屋脊”之称,对于绝大多数游客来说,进藏后最好先在拉萨等海拔相对较低的城市休整几天。我之前在准备旅行攻略时看到了这一贴士,但没当回事,心想自己大学毕业旅行时也曾到过海拔5000多米的唐古拉山口,当时“足下生风”、毫无不适,这次也不需要调整。于是前一晚从北京飞抵拉萨,第二天就上车奔赴阿里,结果自然是始料未及。
其次,几乎每一条进藏经验中都写明,到达西藏后头几日不要用热水洗头洗澡,防止血液流动加快引起高反,我又充耳不闻,百无禁忌,照洗不误。
最后,由于没想到会出现高反,没有准备相应的药物,路上头疼发生后只能强忍,到达县乡后才寻医问药,实在是狼狈不堪。
回头想想,一趟阿里行原本可以更惬意、更尽兴,但却由于我对自己身体的盲目自信甚至自大,给旅途平添波折。严重的高反甚至会引发脑水肿或肺水肿,想来多少有些后怕。
不光自己,细数新闻报道,每年发生的“驴友被困”事件都不在少数,究其原因,多数也都是由于未做好充足准备工作就任性出发,高估了自己,低估了自然,置生命于险境。
因此,到大自然间畅游,一定要对自然界有足够敬畏,还得了解自己有限的身体素质,对自然环境本身的复杂与多变做好预判,谨慎出游,这样才能优游卒岁,才是平安旅行的题中应有之意。
正像有人说的:“不是所有的背包客都叫驴友,也不是所有的旅行都有美景相随。不该去的地方千万不要去,缺少充足的准备、丰富的经验、可靠的伙伴,‘驴友’‘旅行’还可能变成一场噩梦。”毕竟,每一次出发,都是为了能平平安安回家。
关键词: 量力而“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