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康仙林鼓楼医院康复科近日接诊了一位从骨科转来的骨折患者,患者李先生(化名)与家人在游乐场游玩时不慎滑倒,当时就感觉左膝疼痛不已,无法站立。李先生去泰康仙林鼓楼医院就诊,检查结果显示:左髌骨粉碎性骨折。由于康复治疗的介入时间早,患者恢复情况良好,并于近期出院。
骨折术前就已经制定好了康复计划
复位、固定、功能锻炼是治疗骨折的3个重要环节。泰康仙林鼓楼医院骨科团队接诊后为李先生进行了左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顺利完成。但手术成功只是李先生骨折治疗的第一步,后续他还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康复治疗。
“现在还会有这样的观念,认为伤筋动骨一百天,骨折了要躺床上休息几个月才可以。其实,骨折治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一直躺着不运动,患处的肌肉会出现萎缩,全身的力量减退,就会影响关节活动,造成不可逆的后遗症。”康复科副主任医师王明俊介绍。
术前,王明俊主任团队就与李先生沟通了术后注意事项与康复计划。手术后的3周时间内,李先生还不能下地活动,康复科医师就在病床前为李先生进行消肿理疗,对骨折处的相邻部位进行手法松解,引导李先生进行踝泵运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长度保持恒定而张力发生变化的肌肉收缩)锻炼。这样的康复训练可以延缓李先生因长时间卧床不能活动造成的肌肉萎缩。
手术3周后,李先生在康复科医师指导下开始进行左膝的弯曲练习,运用CPM(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持续被动运动仪)关节康复器进行康复治疗,防止李先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高关节活动度,减轻骨折处周围组织粘连。术后第4周,李先生的左膝可以达到曲膝90度。
术后第九周,能脱拐中距离行走
术后第5周,李先生能下床时,康复科医师就将康复治疗从病房转移到了运动医学康复中心,利用多种康复器械增加李先生的训练方式。
每天上午两小时、下午两小时,李先生都要在运动医学康复中心度过,在康复治疗师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
王明俊主任介绍,这种减重步行训练能够早期介入使尚不具备独立步行条件的患者较早地进行步行训练,它将患者身体部分悬吊,能减少患者步行时的下肢负重。对着正前方的镜子,患者可以进行完整的步态周期练习,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步态运动模式。
这个训练系统以一种游戏形式进行训练。患者站在平衡板上,通过移动身体,操控企鹅“吃掉”路面上的小鱼,非常具有趣味性。它可以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增加灵活性、提高患者下肢的主动控制能力。
下肢屈伸训练系统通过气泵为训练器提供阻力,无论患者运动速度快慢,都能提供平稳且按照实际运动规律变化的负荷阻力,从而改善局部血运和新陈代谢,缓解患者疼痛,促进康复。
术后第7周,李先生已经可以脱拐短距离行走,不过还是有点跛行。第9周时,他就能脱拐进行中距离行走,跛行也不明显了。
王明俊主任表示,李先生的康复治疗贯穿了整个围手术期,康复治疗介入时间早,所以恢复效果也比较好。李先生出院后,康复师也会为他定制一份居家康复计划,李先生可以在家中持续进行康复训练。比如做一些俯卧位牵拉、保护下静蹲、上下台阶、骑功率车等练习。
王明俊主任强调,尽早进行康复训练可以协助临床治疗,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藏在“健身房”里的秘密武器
泰康仙林鼓楼医院门诊二楼有这样一处,整个房间摆放的都是“运动锻炼”器材。走进时,我们还会误以为自己进入了健身房。其实,这是医院的运动医学康复中心。
大多数人认为康复科是做“收尾”工作的,病人度过了“手术期”后,才会转到康复科进行后期治疗,康复科的医师们可以为病人做一些理疗和按摩。事实上,康复科能做的可不止这些。
康复科是利用现代康复技术帮助患者尽量恢复机体功能的科室。患者因疾病丧失了某些正常拥有的功能和能力,康复科要做的就是采取一切措施,减轻疾病为患者带来的后果,提高或治疗患处的功能,使患者尽可能恢复正常生活。
康复科治疗的领域很广,我们常见的比如小儿脑瘫、中风等导致的神经损伤后的康复,帕金森病需要进行的肢体康复,一些骨折患者的术后康复,以及产后妈妈的盆底康复,运动造成的韧带拉伤、甚至睡姿不当造成的落枕都可以去康复科治疗。(通讯员 潘贤贤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蔡蕴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