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航一名员工在个人微博发布了包含大量明星个人信息的乘机记录,引发舆论高度关注。 被网友举报后,国航官方发布声明,称确有员工严重违反数据管理相关规定,目前已经对该员工作出停飞处分,同时也向此事涉及的旅客表示最真诚的道歉。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泄露个人隐私的现象时有发生,其中明星向来是重灾区。 但一次性将鞠萍、井柏然、杜鹃、邓伦、白敬亭、曾轶可等10多位艺人乘坐航班的个人信息泄露出来,恐怕并不多见。 “职业操守与素养全无,连最基本的守法意识也无”“原来不是第一次了,在这位员工眼里旅客的隐私真是一文不值”,互联网讨论中,不少网友表达对这一行为的愤怒。 的确,作为国航员工,利用职务之便泄露个人隐私,不仅仅严重违背职业道德 ,还涉嫌违法违规。
事发之后,国航及时回应网友关切值得点赞,但不能止步于此,汲取教训并构建乘客隐私“防火墙”,才是题中应有之义。
事实上,利用职务之便泄露他人隐私的案件并非孤例。 近年来,从航班内鬼泄露明星出行信息给饭圈的做法,早已成为公开秘密; 到江苏镇江一医院工作人员疯狂追星,甚至公然倒卖印有明星隐私的医药包; 再到多地的政府网站和高校官网在信息公示环节,出现大面积泄露身份证号、银行卡号、联系方式等个人隐私的情况,这其中有的出于经济利益考量,有的单纯为了在朋友圈炫耀、满足虚荣心,还有的是工作大意疏忽。
但是,不管是无心之失,还是别有用心,动辄让个人信息裸奔,显然与相关单位的身份不相匹配,与人们对他们的信任相去甚远。反思监管之责,当箭在弦上。
今天,个人隐私保护愈发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如何捍卫个人的数据安全、享有不被偷窥和免于打扰的自由,成为一道紧迫的课题。
现实中,相关职务人员违规操作屡禁不止,固然体现了少数人缺乏职业道德和操守,但从根源上讲,还是和制度建设不健全有关。 比如,在隐私保护上我国法律早有明文规定,但司法实践中举证难、执行难的痛点还有待解决; 再如,虽然大规模信息泄露事件频出,但从未见到相关企业负责人被问责,违法成本太低、惩戒不够有力,助长了漠视心理。 上述问题,必须在发展的过程加以解决。 如果失去对个人隐私的尊重和保护,难以建立起人们的安全感,也就难以构建一个彼此信任的社会。
做好未雨绸缪的工作、扎紧制度的篱笆,才能有效保护个人隐私。 在国航这起事件中,处罚一个乘务人员固然容易,但需要追问的是,一个员工为何能够轻而易举发布乘客个人信息,隐私保护机制是否有漏洞? 作为员工管理和服务提供单位,国航应该承担起怎样的责任? 对这种证据确凿的泄露个人隐私行为,司法该如何有效介入?
从这个意义上讲,处理不能“自罚三杯”了事,更应该举一反三在制度建设、人员管理、服务流程等方面查找漏洞、补齐短板。唯有真正把监管责任落实下去,把刚性要求建立起来,才能让违规者付出代价,让隐私保护不再难。
互联网实现了人与人之间前所未有的链接,个人隐私是我们对抗无处不在的技术控制而给自己保留的一点缓冲空间。 正如有学者判断,隐私是“在互联网和现实两个社会里维持文明与尊严的基本方式”。 由此来看,个人隐私保护绝非是明星的事情,它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能不能过上想要的生活。 多一些呼吁,多一些行动,网络生活才能多一点美好。
这正是: 明星隐私遭泄露,职业操守在何处。 建好制度为安全,美好生活畅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