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院周边便利店的进店人次,与电影的票房会成正向关系——通过跟踪观察2020年中秋节和国庆节(以下简称“双节”)8天长假的服务和进店人次数据,一家便利店公司得出了上述研究结论。

近日,以北京、天津、南京、上海这几座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为样本,便利蜂方面发布的研究数据显示:综合不同时间段的电影排片时间,《我和我的家乡》放映前10分钟-30分钟,影院周边的进店人次在“双节”期间最高,《夺冠》等紧随其后。

这与“双节”期间市场给出的票房成绩一致。“通过大数据与相关逻辑的运用,我们希望能给电影行业和便利店行业带来一些不同的发展视角。”便利蜂执行董事薛恩远说。

他进一步分析,“比如,在电影行业复工带动周边产业的大背景下,便利店未尝不是一个好的宣发渠道。同时,通过线上和线下的良性互动,在合规的前提下,便利店本身甚至可以成为电影票本身的一个售卖渠道。”

“双节”电影带动便利蜂周边门店

根据灯塔电影实验室发布的“双节”票房数据,10月1日-8日,全国电影票房以39.5亿元收官,成为史上票房第二高国庆档。其中,8天放映场次314.0万,观影人次共计9959.4万。

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电影专资办”)也介绍,“双节”前7天票房,显著高于2017年24.12亿元、2018年19.09亿元的成绩,仅次于去年44.66亿元。

电影行业在“双节”期间的火热状态,带火了周边行业。便利蜂方面称,从细分角度看,统计步行15分钟以内到周边电影院的便利店情况,其10月1日-8日环比前一周的销量“整体上涨了36%”,服务人次环比提升了43%。

稍早前,便利蜂还介绍,仅10月1日全天,随着国庆档《我和我的家乡》、《夺冠》等多部热卖电影的上映,便利蜂各地影院周边门店的销量同比增长了27%。

票房排名与进店人次正相关

有意思的是,便利蜂方面的统计显示:在北京、天津、南京、上海这几座城市,电影票房与便利蜂的进店人次、销售情况等,成“正向关系”。

举例看,根据影院“双节”期间的整体安排,结合上述城市的可查资料,各大影片往往会错开排片,两部电影的时间间隔在10分钟-30分钟不等。即,一部电影会选择在15点放映,另一部电影可能会选择在15点30放映。

“综合看,总体呈现出的特点是:14点30分-14点50分期间的进店人次大于15点-15点20分,并可依此类推。”便利蜂方面举例说。

从最终的观察结果看,同一个大时间段内(如下午14点-15点之间),《我和我的家乡》、《夺冠》在电影放映前10分钟-30分钟时进店便利蜂的人次排名前三位。

综合国家电影专资办等各方电影数据,今年“双节”期间,《我和我的家乡》恰恰就登顶票房冠军,累计达到18.7亿元,《夺冠》,累计票房3.6亿元;《急先锋》、《一点就到家》分别位列票房紧随其后。

数据还显示,按上述城市不同的区域看,上海陆家嘴区域电影院的周边几家门店,观影《我和我的家乡》前的人次高于其他影片11%;天津和平区和河西区的门店高10%;北京金融街和南京新街口的门店,则分别高8%左右。

便利蜂方面补充介绍,观影前,进店消费者买的最多的是口罩。其中,观影《我和我的家乡》前售卖的口罩量,大于观影其他影片前的量;售卖的能量棒等零食的销量,也明显大于观影其他影片前的量。

此外,随着电影口碑在“双节”节中的出炉,“双节”后三天观影前的进店人次呈现出与之前五天更明显的区分,也是《我的我的家乡》排名第一,但与第二名的差额大于“双节”前三天的差额情况。

这与电影行业公布的节中数据同样趋同。公开资料显示,10月3日,《我和我的家乡》的票房和口碑逆袭,以2.74亿元的单日票房夺得当天的票房冠军。最终,以5亿多元票房的成绩,遥遥领先。

运用“数商”跨界寻新机

薛恩远认为,通过便利店与电影行业的有趣比较,将形成三方共赢的局面:一方面,通过上述数据,让便利蜂门店能更好地进行备货上的准备,完善商品摆放的“中央大脑”,并从电影行业的复工中持续获益;另一方面,便利店后续可以展开跨界合作,助力中国电影工业的进一步复苏。

“便利蜂的上述观察,也能给行业提供新的发展思路,助力行业共拓自己的发展边界。”薛恩远说。目前,便利蜂已在不断布局电影宣发渠道。

值得注意的是,这也不是便利蜂第一次运用其“数商”能力进行跨行业比较。早前,通过与气象数据的比较,便利蜂方面认为“每年7、8月是全年销售最好的月份”,因为温度上升会带动店内冷饮、热餐、小吃、啤酒等品类需求快速增长,其中,气温每升高1℃,门店日销售额会提升3%-5%。

此外,围绕“15分钟生活圈”提供线上、线下的即时送货取货服务,选址也依靠大数据采用靠近消费者的策略,在缓解交通拥堵方面,便利蜂等便利店也起到了颇为明显的作用。

“我们希望通过不一样的视角,真正让便利店成为‘城市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全服务体系的一份子。”薛恩远说。

关键词: 便利蜂“数商”新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