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旅游市场正式开启,已有将近两周时间。从目前数据来看,形势一片大好——尤其是代表长线旅行需求的民航与铁路,已经全面反超疫情前水平。

FlightAI数据显示,暑运前五日国内机场客运量近900万,较2019年同期增长近14%;国内、出境订单机票含税均价较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21%、22%。


(资料图片)

据国铁集团数据显示,7月1日至8月31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7.6 亿人次,日均发送1200万人次以上,较2019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

部分国内目的地热度飙升,典型代表是北京。

2023年第27周(7.3-7.9),北京机场航班量恢复率125.0%,在一线城市机场中居首位,高于第二名上海28个百分点。

相关信息显示,北京的旅游热度主要受亲子旅行、研学旅行、毕业旅行等需求的带动,目前北京的代表性景区(如故宫、国博)预约极其艰难、一票难求。

最舍得花钱旅游的人去哪了?

新疆 三亚

传统的长线旅游目的地,也在7月伊始迎来持续火热,典型代表是新疆和三亚。这意味着,中高端旅游消费力的绽放,分外耀眼。

从时间线来看,新疆的火爆是从6月开始的,早于以往的旺季(7-8月)。

有分析认为,一方面是长线旅游需求的爆发,另一方面是端午+古尔邦节联动的假期效应,带动了新疆旅游的提前火爆。

从端午数据看,新疆旅游人次同比2019年增长32.93%,远超全国水平;旅游收入对比2019年增长17.63%,而全国水平的这个数据还是负的——整体而言,新疆旅游在6月已经超预期复苏,而且国内的高端旅游消费力似乎正在汇聚于此地。

但这只是个开始。

7月第一周,新疆旅游人次环比继续增长了13.2%。数据显示,7月8日新疆机场集团进出港旅客人数达到15.08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今年以来,三亚也是早早就开启火爆模式,只是在五一后有过短暂的下行。

但时间线推到暑期第一周(7.1-7.7),三亚机场日均旅客吞吐量环比上周+1.26%,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116.52%——客流量的增长继续反超疫情前。

而三亚的酒店,则在6月底就已经回暖。数据显示,6月18日-6月24三亚中高端酒店 RevPAR 为378.5元(环比+18.8%),中低端酒店RevPAR为161.4元(环比+0.3%)。

值得注意的是,三亚中高端酒店的业绩增长,远超中低端酒店。

中国酒店6月有一次转瞬即逝的小低谷

但是,暑期旅游消费力的爆发,似乎与经济大环境格格不入。

近期,国内6月物价数据发布,CPI、PPI继续低迷,体现了市场总需求偏弱、宏观经济复苏动能不足的特征。

其中,6月CPI分项中,交通工具分项环比下跌0.4%、旅游分项下跌 0.3%——这意味着5月旅行CPI环比回落的趋势,正在继续。旅游与出行消费“后劲不足”的问题,已经深化。

另一方面,旅游产业链中的核心商家,正在受到影响。

有研究显示,2020-2023Q1,国内三大酒店集团(华住、锦江、首旅)的RevPAR同比2019年增速,与国内旅游数据增速变化趋势相似。酒店业绩整体的波动,与旅游出行人次的恢复率是强相关。

从最近的数据来看,6月端午旅游出行人次恢复,低于5月的五一7个百分点。这种旅游出行人次的恢复乏力,也体现在了酒店的整体业绩中。

国内酒店从6月第二周开始,入住率对比2019年的恢复程度明显下滑——直到6月最后一周酒店业绩才开始反弹:据STR数据,中国内地酒店业(约 9000 个样本)RevPAR,绝对值385元,环比增加16.1%。

我们不能忽视,酒店业的这个短暂的“小低谷”。

这可能说明,6月国内酒店业已经出现疲态,但最终被暑期休闲旅游需求的“井喷释放”给救了;另一方面,商旅需求驱动的国内酒店业绩增长,是不是已经进入下行通道,只是被暑期休闲游的高光给“掩盖”了呢?

结合服务业PMI数据,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这个趋势:6月服务业PMI为52.8%,延续了3月以来的回落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整体的非制造业PMI指数,与酒店业需求侧(主要是商旅)有强相关——一般来说,非制造业PMI可以提前一季度到五个月时间,反应酒店需求增速的变化。

所以,等到暑期的高光时刻结束,也许国内酒店业会迎来一个猝不及防的“小冰期”。这值得所有业者的警惕。

“灯下黑”的隐忧

事实上,国内旅游消费力整体的复苏“虚弱”,业内普遍都有体感;而暑期中高端旅游消费力的绽放,也可以找到解释:

这是疫情以来,首个完全放开的暑期小长假,旅游消费最坚挺的人群——亲子家庭,因为别无选择(中国学校缺少春节秋假),只能在这个节点扎堆消费。

这也会促成很多“非理性”行为:比如,即使近期天气普遍异常高温,但很多研学团顶着大太阳,也要在北京故宫、天安门、清华北大扎堆出行;即使迪士尼、环球影城等主题乐园接连涨价,依然有大批亲子家庭争相入场,甚至连入园都要排队1-2小时。

问题在于,任何的非理性行为都是短暂的:如果暑期这种旅游需求的释放,是一次性的呢?毕竟,越来越节省,才是目前旅游消费的一大趋势。

另一方面,我们也注意到今年暑期很多的舆情,其实都与旅游物价相关。依然是以新疆、三亚两大热门目的地为例——消费者对于“昂贵”这件事,正越来越敏感。

·7月初,新疆自媒体声称因为乱涨价,新疆游客断崖式下跌。后来官方对此进行辟谣,并做公开承诺:尊重已签合同价格、门票和演艺节目不涨价,同时对当地宾馆酒店实行分级指导价,并要求宾馆酒店及民宿开展自查整改,进一步规范自身价格行为。

·7月4日晚,网红博主“铁头惩恶扬善”在三亚购物时遭遇“五两秤”,后举报至相关部门。5日,三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三亚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联合发布通报,对涉事商户清退出场、罚款30万元,并责令广场全面停业整顿。

这意味着,旅游消费者对物价的忍耐限度,可能越来越低——而这也很合理,建立在其自身消费能力普遍萎缩的基础上。

在暑期旅游繁荣的高光之下,一团“灯下黑”的阴影正在悄悄蔓延。

我们继续保持观察。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