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浩宇 王峰
【资料图】
十年华丽嬗变,十年风雨耕耘,十年砥砺奋进。
这10年,务川苦干实干、赶超进位、跨越发展,翻开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幅幅美丽画卷。
这10年,起笔不凡,落笔精彩。党的十八大以来,务川自治县克难攻坚,兴产业、强基础、保民生,顺利脱贫摘帽,谱写出同攻坚、共战贫、奔小康、促振兴的历史壮歌。
■ 工业发展量质齐升
寒露时节,气温骤降,位于务川自治县镇南镇的务正道煤电铝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内却依然热力四射。放眼望去,园区道路四通八达,各类货运车辆穿梭不停。
在国家电投集团贵州遵义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铝产业园区,每天都有近百辆货车排队等待装货。
务川自治县依托已探明的1.54亿吨铝土矿资源,2010年,在镇南镇落地建设了氧化铝厂建设项目。从矿山建设到氧化铝稳定产出,其间历经艰辛,彰显出全县干部群众奋力推进工业立县、工业强县战略的坚定决心。
作为务川招引入驻的第一批企业之一——国家电投集团贵州遵义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铝产业园区,是务川10年工业发展蝶变的亲历者。
“近几年务川发展迅速,既为我们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便利,也为企业将来的扩大规模提供了非常大的支持。”国家电投集团贵州遵义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海军说,10年的时间,让铝产业园区的道路变得四通八达、宽阔平坦,综合配套设施一年一个新变化,要素保障也越来越完备。
除了基建的提升,让企业感受更加直观的还有当地政务服务的全面提升。
为了实现营商环境“最优化”,按照健全“领导包保、辖区负责、行业主管、企业主体”的机制,该县成立由县委书记和县长任双组长的新型工业化工作领导小组,采取“深入调研+专题会议+系统分析+解决问题”方式,由县领导带头深入企业开展“一对一”“面对面”问诊服务,系统分析解决园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该县按照“一网办理、一窗通办、一次性办好”的工作原则,充分发挥“贵人服务·遵满意·务实办”一流政务服务作风,采取定目标、定任务、定时间、定人员、定考核“五定”服务模式,派遣专业干部为企业的项目备案、节能评估、用地报批等行政审批,实行“清单式”“保姆式”“一站式”全程代办,为企业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减成本、减跑腿。全力解决工业项目在土地收储、行政审批、项目推进、税收服务中的各类难题,最大限度让企业安心、顺心、舒心发展,促进了当地工业产业快速发展。
一业兴百业旺。务川自治县以氟钡和铝产业为主导产业,推进工业集聚发展。截至目前,有规模工业企业16家,务川氟钡新材料产业园正式进入贵州省化工园区名单(第一批),并被认定为贵州省首家新建化工园区。同时,该县全面启动涪洋生态产业园路网基础配套建设,大坪绿色产业园新建标准化厂房3万平方米也已投入使用,有24家企业顺利入驻。
在推进“工业立县、工业强县”的发展道路上,务川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抓好战略机遇期,工业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正逐步实现量质齐升。
■ 文旅融合展新颜
金秋十月,风清气爽。务川近郊游热度不减。
紧邻务川城区有700多年历史的龙潭古寨,是仡佬族保存最好的一个民族村寨。通过10年的文旅融合发展,品牌度、美誉度持续提升,已成为人们节假日和周末旅游的“打卡地”。如今,龙潭古寨已成为仡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仡佬人自然崇拜的远古文化记忆。
2007年,务川开始在大坪街道龙潭村保护性开发建设“仡佬之源”景区,发掘保护仡佬民族文化瑰宝,建成了丹砂文化丹堡院落、非遗展演体验场所九天水榭、地方特色民宿丹砂驿站、集忠孝义文化于一身的申祐祠、仡佬传统技艺百匠园等景观景点。
“仡佬之源”景区先后获得“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武陵山十佳文旅融合景区”称号;龙潭仡佬古寨先后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贵州省30个最具魅力民族村寨”等称号;仡佬族“祭天朝祖节”被列为国家优秀民族节庆;仡佬族“吃新节”被国际节庆协会列为中国最具特色的21个民族节庆之一;高台舞狮、打篾鸡蛋、三幺台等民俗文化代代相传。
山水是文旅产业化发展的“本”,文化是文旅产业化发展的“魂”。务川紧紧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深入实施“文旅+”“+文旅”行动,大力建设全国丹砂文化生态地质公园和仡佬文化传习基地,积极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攻坚行动。除了开发集康养休闲、游憩观光、文化创意、乡村民俗、生态农业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避暑度假旅游产品,还大力发展旅游康养配套服务业,融入黔渝文旅融合示范带,打造黔北渝南生态康养旅游示范区,不断推动建成全国仡佬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
走进“仡佬之源·丹砂古县”务川,或悠然漫步仡佬古寨,感受历史韵味;或在栗园草场露营,享受悠闲时光;或品尝三幺台,享受舌尖上的美味……诗和远方,如此触手可及。
■ 特色产业添活力
以前的蕉坝镇新茶村茶园组,没有产业,人们的日子过得很贫困。
2003年,蕉坝镇政府为了让村民摆脱贫困,买来柑橘苗免费给大家种,还供应肥料,茶园组116户村民共种了700余亩柑橘。2010年,柑橘种植初见成效,每亩平均收入5000元以上,家家都有了一笔可观的收入,尝到了增收的甜头。2013年,在蕉坝镇政府的帮助下,茶园组又栽下了700亩柑橘。现在共有柑橘1400多亩,人均2亩多。家家户户按照统一规划建起了新房,住进了小别墅。
茶园组发展柑橘致富,是务川自治县发展山地特色产业改变乡村面貌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务川以优化产业结构布局为重点,大力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转变,全力建设现代化农业强县。该县始终把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严防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加大农业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力度,深入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全力抓春秋季农业生产,提高复种指数,让群众有粮吃。同时,紧紧围绕全县“1+2+N”产业结构布局,持续做大做强特色优势种植业,大力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进培育行动,努力提高农特产品的附加值,让群众有钱用。抓好农作物种子的生产经营许可和备案管理,持续指导新型经营主体加强农产品“两品一标”认证,大力推广良种良法的种业发展技术,充分保障农业生产用种安全。
截至目前,该县已种植水稻、玉米、马铃薯、大豆等粮食作物74万余亩;种植花椒、烤烟、茶叶、中药材、蔬菜、辣椒、精品水果等特色产业85万余亩,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6万余亩。出栏生猪17.62万头、肉牛2.278万头、肉羊3.79万只、家禽60.45万羽。
累计培育认定县级以上龙头企业124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9家,市级龙头企业65家,县级龙头企业50家。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431个,培育认定县级以上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93个。其中:国家级示范合作社3个、省级示范合作社11个、市级示范合作社33个、县级示范合作社46个。认证家庭农场823家,培育县级家庭农场44家,市级家庭农场20家,省级家庭农场9家。
创建规划“四新一高”花椒产业集成示范区2万亩,建成初加工厂7个、精深加工厂1个;10家农产品企业获得绿色食品证书,已认证绿色食品22个,获得地理标志农产品2个。入组路通到每家每户的家门口,产业延伸到了田间地头,大大减轻农民的劳动成本。
如今,务川的农村环境好了,群众的收入高了。休闲下来,村民们跳跳广场舞、打打篮球、下下象棋,日子过得舒适、惬意。
■ 小城烟火诉新语
“要不是小区开展了改造,又引入物业进行管理,住宅楼下连干干净净站人的地方都没有。”家住务川自治县都濡街道务星小区的杨女士说,以前小区的水管破裂没人管,车辆乱停无人过问,垃圾成堆没人运,绿化带杂草比人还高,简直没法在外面停留。
自从务星小区改造后,这里面貌焕然一新,垃圾、杂草不见了,路面变得干净整洁。晚上,附近居民会约上三两好友在小区内跳跳广场舞、聊聊家常。
谈及所在城市的变化,每天坚持晨练的老人唐翠珍感慨地表示,“务川这几年变化实在太大了。不仅道路变宽了,水变清了,房子变美了,而且环境也变好了,生活是越来越好。”
数据显示,务川县城建成区面积已从1986年的1.58平方公里拓展到现在的16.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突破15万人,全县城镇化率达到49.34%。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近年来,务川多措并举,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中,高起点规划城区建设,全力推进城区、园区、景区“三区”融合发展。着力完善城区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功能,不断提升改善群众就医、就学、就业环境。加强城市管理,下大力气解决城市发展的痛点和难点,持续亮化、绿化、美化城市环境。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城市容颜和品位不断提升,城市吸附力和综合承载能力逐渐增强。
在加强县城建设的同时,务川还结合乡镇片区开发,完善基础设施,增强服务功能,加快推进浞水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镇、镇南全省特色示范小城镇、泥高避暑胜地等一批特色小城镇建设。让城镇面貌日新月异,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今天,行走在务川新老城区、集镇乡村,让人感受到的是老城“老”得有文化、新城“新”得有气象、小城镇“小”得有特色。务川正踔厉奋发,实现破茧成蝶的华丽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