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深山到县城,从农民变工人,从农房到小洋楼,这些年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我叫毛章福,是一名从深山中搬迁到晴隆县三宝街道阿妹戚托小镇的新市民。曾是三宝街道新坪社区主任(原三宝乡大坪村村委会主任)。
2017年以前,我和乡亲们居住在三宝乡大坪村。那时,我们很多人都靠种地为生,然而,“挂”在海拔1840米的望云山上的大坪村,高寒、陡峭、土地少而贫瘠,靠种地根本就吃不饱,很多人只能选择背井离乡到外地务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想要走出大山也并不容易。20世纪90年代,我们乡到晴隆县城的路连马走起都困难,村里人要是生病了,只能自己挖点草药吃。直到2000年,从乡里到县城才通了一条盘山路,不过,从乡里到我们村里仍然没有宽敞的道路。
2008年,外出务工回到家乡的我,被选举为大坪村村委会主任,第一件事情就是带领村民修路。在跟村民仔细协商后,我们把道路进行了分段,一户修一段,经过两三个月的时间,打通了出村的道路。
后来,我又带领大家组建合作社,通过农校合作的方式,带领群众种植蔬菜、养殖家畜,然后卖到乡镇上的学校,让群众增收。
我们的生活慢慢有了转变,不过,由于地理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生活仍然很困难。直到2017年,三宝乡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我们整乡都将搬迁到安置点——阿妹戚托小镇。
“搬出大山!”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完全不敢相信,几经确认后,我激动坏了,马上到村民家中报这个消息,不过得到的反馈不是很好,大家都不愿意搬迁。
“主任,搬出去,我们吃啥啊?”
一个个疑问,浇灭了我激动的心情。记得当时,很多村民看到我们,就把大门关上,无论如何也敲不开,甚至被他们骂和举棍子、扔石头追赶。
住了多年的故乡,想要离开并不容易,但是继续留在大山里,我们的生活永远也没办法改变,搬迁是我们最好的出路。
为了让大家搬迁,我们党员干部带头先搬了,然后动员亲朋好友搬。我们还成立了攻坚组,一遍又一遍地走到村民家中、村民务工地,积极收集群众诉求,给他们讲解搬迁的政策和好处,慢慢地打开了搬迁“突破口”。
当时乡政府还针对三宝群众普遍重视教育、希望孩子能够接受优质教育的愿望,首先将三宝学校初中部、小学部760余名学生搬到县城教育园区就读,再通过教师教育学生、学生动员父母的方式动员大家搬迁。
通过干部亲属带头搬、攻坚组外出动员搬、聚焦文体搬、党员示范带头搬、能人寨老带动搬等方式,历经两年多,我们乡6000多人都搬迁了出来,在县城住上了新房子。
搬迁后的乡亲们,很多人都进入小镇的产业园务工,实现了从田间走进车间的变化,过上了白天务工、夜晚跳舞的幸福生活。
看着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我心里非常高兴。2020年,我从干了10多年的村委会主任位置上退了下来,不过我仍然会参与社区的工作。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允凤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