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昌霖
这是一座底蕴深厚、钟灵毓秀的文旅之城;这是一座生态优美、安居乐业的宜居之城;这是一座康养天堂、产业兴旺的活力之城。在这块大凤展翅的神奇沃土上,变化日新月异,奇迹不断创造……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年来,凤冈抢抓历史机遇,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做文章,以奔跑的姿态加速前行,交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亮眼答卷。一个充满无限希望的大凤故乡正在蓬勃崛起,展现出前所未有的风华。
■ 新型工业化稳步扩容
一个没有大煤大矿和地上地下资源匮乏的山区农业县,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如今,园区产业轻量化、绿色化,企业家理念、企业销售模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凤冈工业不断走向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规划引领,筑巢引凤。凤冈县坚持高起点规划,以优等园区创建为抓手,重点围绕园区特色发展,营造园区浓厚的创业氛围。凤冈经济开发区规划范围分为南北两个片区,规划面积13.15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面积10.09平方公里。经开区定位为:贵州省重要的锌硒茶叶加工基地,遵义东部片区的重要经济增长极,以特色食品加工、新型环保建材、电子信息为主导产业的省级经济开发区。
走进工业园区,整齐划一的标准化厂房矗立园区之中,生产车间机声隆隆,一片忙碌。制衣厂、制鞋厂、蚕丝厂、水暖卫浴、精米加工、木材加工等企业的牌子格外醒目。
来到遵义星丝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缫丝工厂内,机器轰鸣,转轮飞旋,煮茧抽丝、编丝复摇,一派繁忙景象。据悉,该公司是2020年东西部协作重点项目,涉及桑蚕种植养殖基地、茧丝绸深加工项目等。现已建成的六条缫丝生产线、九条蚕丝被生产线全面投产。今年收购鲜茧300吨,全年工业总产值达到2000多万元,解决劳动就业200多人。凤冈县是遵义市规模化、集约化蚕桑基地,全县桑园面积5.03万亩,蚕茧年产量位居遵义首位。
近年来,凤冈县在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上,实施工业倍增行动,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全县轻纺企业超过50家,3000多人从事轻纺产业,2021年综合产值达4亿元。各企业在“链”上发力,跑出轻纺产业高质量发展“加速度”,产品远销国外。
随着水暖卫浴企业一一成功签约,贵州文家洁具有限公司、贵州诺莎卫浴科技有限公司等十多家企业正式入驻园区,十家企业强强联盟总投资5亿元,共同打造集产、供、销、研、展为一体的水暖卫浴产业链,把园区打造成为西南地区最全、最好、最美的水暖卫浴博览城。
随着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蓬勃发展,全县获证食品生产企业118家,2021年全县绿色食品工业产值达18.2亿元。全县有个体工商企业20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的企业20多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2家。从“配角”到“主角”,从“草根经济”到“丛林经济”,民营企业已逐步发展成为推动凤冈县域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和拉动其社会转型的“强劲旗舰”。
■ 新型城镇化稳步提质
谈及凤冈县城的发展变化,转业军人王美景最有发言权。他说:我2000年7月转业到地方,那时候县城体量很小。现在感觉凤冈每天都是新的,每天都在发展变化,22年时间,县城扩容起码大了20多倍。街道变宽了,行道树绿了,城市美了,很宜居。这是凤冈县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紧扣“五个大提升”发展要求,奋力打造高品质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结果。
城镇品质更加优化。实施三大行动,推进城镇四改,有序推进8个城镇老旧小区、96套存量棚户区改造项目,完成5条背街小巷及配套设施升级改造,改善提升县乡道路153公里,打通“断头路”“瓶颈路”2条,完成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3所,新增学位3480个。
城镇治理更加高效。建成45个智慧安防小区,城市社区网格员配备率达100%,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实现全覆盖,城镇化率达49.46%,县城入驻人口近10万人。
“以前,垃圾到处丢,有的还焚烧,太污染环境了,现在有了垃圾房,卫生又环保。”凤冈县永安镇田坝社区代家湾村民组70岁的农民党员陈永贵感慨地说。如今,全县923个村民组实现垃圾房全覆盖,农村环境卫生焕然一新。
城镇文明更加和谐。全省“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得到巩固。全面推进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城乡生活垃圾处理率达74.3%,县城区生活垃圾无公害化处理率达98.2%。持续加强城市生活环境打造,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99.5%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2%。
城市美了,环卫工人乐了。环卫工人吴桂钰深有感触地说:以前大街小巷坑坑洼洼,脏乱差现象十分突出,打扫起卫生来很费力,现在好了,城区大小道路四通八达、干净整洁,打扫起来方便多了。
■ 农业现代化稳步增效
走进凤冈县何坝街道水河村天井组,在一片片金黄的有机水稻基地里,唐龙辉正开着收割机收割稻谷。今年54岁唐龙辉说:“眼前的这片有机水稻有100亩,都是我一个人种出来的,要是没有机械化,20个人也种植不下来。”他把这一切都归功于县里坚持以“双有机”战略为引领,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结果。
粮食安全更加稳固。严格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落实粮食生产面积64.6万亩,盘活撂荒地10040亩,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2.85万亩,实施水稻全程机械化种植项目1.5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4万亩。
规模效应逐步显现。抓好以茶、牛、桑为主导的农业“3+N”,全县茶园总面积50万亩,茶叶加工企业达287家,茶叶综合产值达100亿元,20多万茶农人均收入在1万元以上。凤冈锌硒茶成功纳入首批中欧互认100个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价值达29.35亿元。先后荣获“中国锌硒有机茶之乡”“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茶业百强县”等殊荣。目前,全县17家茶叶企业累计开设锌硒茶专卖店285间,设立产品专卖销售专柜2878个,在淘宝、天猫、京东商城等电商平台开设网站60多个,引进电商平台2个,新增出口企业2家。凤冈茶叶出口连续两年领跑全省,占贵州茶出口的半壁江山。
肉牛产业持续壮大。凤冈是全省肉牛产业重点县,全省“六方合作”金融创新模式首个试点县。建成年屠宰5万头的“黔牛出山”肉牛屠宰加工场,年交易量10万头的黔东北大牲畜交易中心,肉牛存栏16.3万头,综合产值20亿元。凤冈县养殖的高端雪花牛肉走进上海、珠海、昆明、贵阳等城市开设的体验餐厅,深受消费者好评。
蚕桑产业势头强劲。随着中国纺织业龙头企业上海水星家纺公司入驻凤冈,成功申报为全国首家蚕桑产业品牌培训基地,发展桑园5.03万亩,投产后每年一产将实现蚕农经济增收3亿元以上,二产将实现工业产值6亿元以上,可实现税收5000万元以上。
经营主体不断增强。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累计认定培育家庭农场48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08个,种养小区5个,龙头企业122家。
品牌效应日益凸显。全力打造“有机产业、良心凤冈”品牌,凤冈锌硒茶、凤冈红心柚、凤冈蜂蜜、琊川贡米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凤冈雪花牛、辣小凤等特色品牌走入市场。
■ 旅游产业化稳步向好
初秋时节,走进凤冈县永安镇,只见山清水秀,风景如画。各有特色的农家休闲庄园散落在公路边。
永安镇围绕国家4A级旅游景区——凤冈茶海之心田坝景区做文章,引导景区沿线村民利用自家庭院发展农家乐、乡村民宿、茶庄等。随着游客的增多,该镇根据游客需求,引导群众发展菌菇、肉猪、肉鸽等产业。
“我的庄园营业3年多了,生意相当不错,每年都有好几拨重庆客人前来避暑。这周边玩的吃的相当多,客人们大多住半个月以上,或采茶或采风。”位于仙人岭脚下的玉葫茶飨客老板张凤群说,由于客流量增多,村民们的茶叶、菌类、土鸡蛋、蜂糖等特色农产品,在家门口就能卖出去。
坚持“康养、度假”特色定位和“康养天堂、锌硒凤冈”形象定位,以“三个转变”为抓手,奋力实施“四大行动”推进全县旅游产业化发展实现双提升,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初见雏形。如今,全县共培育各类经营主体41家,年产值5.1亿元,每年带动1000余人实现就业,年人均可增收2万余元。森林资源龙头企业7个,专业合作社22个,基地44个,国家级康养示范基地2个,省级示范康养基地3个,旅游接待人数突破9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0亿元以上。
旅游业态不断丰富。全面推进“农旅”“康旅”“体旅”融合发展,共打造3A级以上景区6个、乡村旅游重点村7个、标准级旅游村寨20处,申报国家级传统村落7个,成功入选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县,创建“省级森林城市”。
市场主体不断壮大。2022年1至9月新增各类涉旅市场主体196家,强化改革推动业态升级,深化A级景区和涉旅国有企业改革,推动成立锌硒康养旅游投资集团,适时调整优化产业布局。
低效项目不断激活。持续优化凤逸旅投公司改革,制定6个3A级以上景区“一区一划”提质增效方案。目前,已启动盘活玛瑙山营盘遗址、九堡十三湾观景房、茶心谷文化主题酒店等低效项目。随着玛瑙山营盘遗址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云南民族大学中印瑜伽学院遵义分院正式挂牌茶海之心瑜伽小镇,让旅游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 乡村振兴福荫百姓
按照两个省级示范点、两个市级示范点、13个县级示范点的示范创建布局,坚持“改革引领、市场主导、农民主体”发展思路,大力开展引企入村、把资源变资产;引民入社,把农民变股民;引贤返乡,把洼地边高地;引货出山,把产品变商品的“四引四变”行动,统筹推进“三美共进”,争作“五个示范”推进乡村振兴,进化镇临江村三新组、秀竹组两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创建初见成效。迎来全省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现场观摩会在这里召开,得到省、市的充分肯定。
加大民生保障力度,纵深推进教育、医疗卫生改革,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全面落实创业担保贴息、减税降费等政策,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574人就近就业,解决县外就业12万人,县内就业5.3万人。
久久为功,敢为人先。正是一位位致富能人带动,得到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凤冈百姓有了取用不尽的“绿色银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这里变成实践,百姓端上生态旅游“饭碗”,日子越过越红火。